四大证券报纸及人民日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4月15日)
導語: 15日四大證券報紙內容精華摘要有:800傢上市公司一季度業績預喜;生產端和需求端共同發力 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國常會緣何“十有八九”聚焦1.3億戶市場主體。

  中國證券報

  800傢上市公司一季度業績預喜

  截至4月14日晚,933傢A股公司披露瞭2021年一季度業績預告,800傢公司預喜,預喜率達到85.74%。其中,略增65傢,扭虧200傢,續盈6傢,預增529傢。已披露業績預告的上市公司整體保持瞭較高的盈利能力。從行業角度看,受益於疫情影響逐步轉淡,下遊需求增加等因素,化工、鋼鐵、有色、造紙等周期行業上市公司實現業績爆發。

  新修訂的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今日實施 

  在4月14日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國傢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執法督查局局長鐘海濤表示,《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的修訂出臺,標志著糧食流通現代化治理進入瞭法治治理新階段,提高瞭違法違規成本。

  利好因素積聚 消費持續回暖動力足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消費在二季度能否持續回暖成為市場一大關註點。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二季度消費回升的有利因素較多。隨著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逐步減弱,疊加擴內需促消費政策形成合力,部分線下消費和可選消費景氣度將提升。二季度消費有望繼續呈現穩中向好態勢。

  銀行理財子公司搶灘股權投資

  加大權益類資產配置,豐富產品體系日漸成為多數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共識。中國證券報記者瞭解到,當前,股權投資成為理財子公司爭相佈局的新方向。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開業的20多傢銀行理財子公司中,包括工銀理財、建信理財、興銀理財、信銀理財、杭銀理財和徽銀理財在內的6傢理財子公司都已進軍股權投資領域。

  上海證券報

  又見爆炒次新股 遊資“老套路”還能玩多久

  昨日,次新股順控發展(003039)復牌以“意料之中”的跌停報收,其此前的連續21個交易日漲停,離不開遊資的力捧。回顧近幾年行情,遊資爆炒次新股的場景時有出現,但相關標的多逃不過估值回歸、股價現原形的結局。且一旦觸及市場操縱的法律紅線,次新股“炒傢”還將面臨監管的巨額罰單。

  中國一季度經濟增速有望領跑全球 國際組織上調亞洲經濟增長預期

  今年一季度,全球經濟從局部復蘇走向整體復蘇,機構對多個國傢和地區經濟表現總體展望樂觀。從市場短期預期來看,一季度中國經濟或仍領跑全球。因中國經濟復蘇態勢向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貿組織(WTO)等國際組織近期紛紛上調亞洲經濟增長預期。

  摸底、治虛、定新規“三連擊” 銀保監會全面重塑 人身險銷售制度

  久治難愈的人身險銷售頑疾究竟怎麼改、怎麼治?上海證券報記者昨日獲悉,銀保監會近期相繼下發亂象治理、調研摸底的多個文件,將通過治虛、摸底、擬定新規“三連擊”,從專項整治虛假銷售現狀,到摸底傭金制度、監管空白等誘因,全面“體檢”人身險銷售情況,有針對性地擬定人身險銷售管理制度,重振市場風氣。

  多省份排查國企債務風險 債市發行待“春暖”

  在化解風險的同時,多地堅定推進改革,做大做強省屬國企。這些舉措和表態也在一定程度上緩和瞭近期市場的焦慮情緒,信用債市場活躍度明顯有所提升,一二級市場情況有所改善。機構投資者也在等待國企信用的恢復,穆迪中國認為,債務風險管控對於地方國企具有正面信用影響。

  證券時報

  45傢基金公司平均盈利6.25億元 同比增長近50%

  上市公司2020年報陸續披露,揭開去年基金公司經營情況。

  據長城證券(002939)披露的2020年報顯示,景順長城基金和長城基金去年盈利均有大幅增長,凈利潤分別達到8.22億元和1.59億元。

  至此,已有45傢基金公司經營情況浮出水面。整體來看,這些公司去年平均盈利6.25億元,絕大多數凈利潤同比實現正增長;匯添富、富國、興證全球等公司凈利潤同比翻倍。不過,仍有部分小型基金公司在牛市中出現虧損。

  警惕高送轉數字遊戲背後的貓膩

  近年來,上市公司回報股東的意識明顯增強。目前,A股已有超過1100傢上市公司宣佈現金分紅預案。與大規模現金分紅不同,發佈送轉預案的上市公司僅127傢,其中多傢送轉比例較大的公司在發佈預案後收到交易所關註函。

  生產端和需求端共同發力 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日前,中金公司(601995)首席經濟學傢、研究部負責人、中金研究院執行院長彭文生受邀參加瞭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經濟形勢專傢和企業傢座談會,並在會上發言。會上,彭文生分析瞭當前的經濟形勢,就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瞭政策建議。

  進擊的兔子”:極兔勁掀價格戰 快遞圈載不動幾多愁

  今年1月14日,國傢郵政局公佈2020年郵政行業運行情況,全國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數據再次刷新紀錄,分別同比增長31.2%和17.3%。可以說,面對國內外嚴峻復雜的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國內快遞業還能取得如此佳績,實屬不易。但與此同時,國內快遞業的"內卷"也愈演愈烈,價格戰打得正酣。

  證券日報

  年內已開工1萬個重大項目總投資超4萬億元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推動實現年度目標任務完成意義重大。《證券日報》記者據國傢發改委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發現,年內集中開工重大項目達10000個,總投資規模達44124.14億元。

  年內307傢公司斥資400億元回購股份

  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回購熱情高漲。據同花順(300033)iFinD數據統計,截至4月14日,今年以來,A股有185傢公司發佈187單回購預案(以董事會預案公告日統計),同比增長152.27%。從具體實施來看,共有307傢公司耗資近400億元實施回購(部分為去年發佈預案今年繼續實施)。其中,美的集團(000333)以86.64億元的回購金額,刷新A股單次回購新高。

  國常會緣何“十有八九”聚焦1.3億戶市場主體

  為瞭更大力度激發1.3億戶市場主體活力,國常會提供瞭政策面的鼎力支持。截至4月14日,今年已經召開瞭11次國常會,筆者註意到,其中至少9次部署瞭進一步支持和服務市場主體的相關工作,可謂“十有八九”。

  第129屆廣交會4月15日網上開幕 參展產品逾270萬件 

  第129屆廣交會將於4月15日至24日在網上舉辦。廣交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徐兵14日在廣州表示,本屆廣交會參展企業上傳產品踴躍,截至目前參展企業共上傳產品超過270萬件,較上屆總量增加23萬件,創歷史新高。

  人民日報

  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增長21.2% 反映經濟持續穩定恢復

  記者14日從國傢能源局獲悉:1―3月,全社會用電量累計1921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21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6.4%;第二產業用電量1262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4.1%;第三產業用電量333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8.2%;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305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