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
持续强化长周期考核 不断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度 资本市场“长钱长投”制度环境将进一步完善
截至8月底,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元,余额较“十三五”末增长85%……“十四五”期间,投资端改革实现重大突破。
证监会近日明确,将更好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稳定器”作用,持续强化长周期考核,不断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度,吸引更多源头活水,努力让更多全球资本投资中国、共享成长。市场人士预期,下一步,改革将聚焦提升入市便利度,推出实质性举措,优化“长钱长投”环境、增强资产可投性并丰富对冲工具,“引长钱、促长投”效果有望加快显现。
改革见效 “长钱长投”格局逐步形成
“十四五”以来,资本市场着力构建“长钱长投”机制,以保险资金、公募基金等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更好地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稳定器”作用,投资端改革实现重大突破。
九部门出台13项政策促进服务出口
商务部9月24日消息,商务部等九部门近日印发《关于促进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通知提出13项具体措施,包括增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撬动作用、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等。
通知提出,增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撬动作用。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加大对服务贸易的投资,加强与地方基金联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领域。修订《服务出口重点领域指导目录》《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指导目录》,对基金重点投向加强业务指导。
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鼓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和其他保险机构加大对服务出口的支持力度
在运输、维修维护、互联网广告等支持领域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升承保能力和水平,优化理赔服务质效,为服务出口提供更全面的风险保障。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服务贸易统保平台,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并加大对服务贸易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指导和培训力度。
掘金债市新观察:银行理财大手笔配置科创债ETF
一方面,债券ETF是理财公司应对当前“资产荒”、进行精细化投资管理的有效工具。
另一方面,债券ETF相比其他固收类资产在流动性上有一定优势。
国内科创债ETF市场迎来重要增量。9月24日,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集体上市,至此该类产品总数已增至24只。在科创债ETF上市交易公告书中,多家银行理财公司的产品位列前十大基金份额持有人名单,这折射出银行理财资金正积极加大对债券ETF的配置力度。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宠物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今年以来,我国“宠物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增长通道,多地围绕“宠物经济”推出政策、组织活动,上市公司也在加速布局相关赛道。资本市场中,相关概念股受到追捧。数据显示,截至9月24日收盘,宠物经济指数年内累计上涨逾37%。
毕马威中国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宠物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978亿元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59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4%,预计2025年将达8114亿元。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运行状况及消费市场监测报告》显示,到2028年,中国宠物经济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15万亿元。
上海证券报
复旦大学窦德景解读中国AI发展:加强场景应用引导 在数据可信领域强化竞争力
近日,在上证首席讲坛第二十三期节目上,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特聘教授、北电数智首席科学家窦德景就AI大模型的突破点和未来应用场景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享,并同期接受了上海证券报记者的专访。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深学者与产业实践者,窦德景深耕AI领域二十余载,既见证了行业有起有落的发展历程,也亲身参与了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实践。在生成式AI掀起全球变革浪潮的当下,他以横跨产学研的独特视角,解读中国AI发展的核心逻辑与未来机遇。
AI要突破必须扎根具体场景
从学术殿堂到产业一线,窦德景的履历勾勒出一条跨领域的产业和个人成长轨迹。
港股吸“金” 港元吸“睛”
港元对美元汇率走势图 港元正以逾20年来罕见的速度走强,近期创下2003年以来最强30日升势。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本轮港元升值的背后,既有货币市场环境改变的直接推动,也有“内外资共振”的港股吸“金”表现作为强大后盾,而根基则在于中国经济的稳健与韧性。
投放中期流动性 央行连续7个月加量续作MLF
在政府债券发行高峰与跨节资金需求交织下,央行再度加码投放中期流动性。
9月24日,央行公告称,将于25日开展60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由于本月到期量为3000亿元,意味着央行净投放3000亿元。叠加此前3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9月中期流动性净投放总额达6000亿元,这是央行连续7个月实现“加量续作”,与8月规模持平。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这背后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现阶段处于政府债券持续发行高峰期,同时监管层也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央行持续注入中期流动性,体现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有助于政府债券顺利发行,同时更好满足企业和居民的信贷融资需求。
阿里云重磅升级全栈AI体系
“通用人工智能(AGI)已是确定性事件,但这只是全新的起点。AI不会止步于AGI,它将迈向超越人类智能、能够自我迭代进化的超级人工智能(ASI)。”在9月24日召开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在主旨演讲中发布了全新的ASI概念。
一年一度的云栖大会,让杭州的云栖小镇再次成为全球科技界的焦点。
当日,吴泳铭宣布阿里云重磅升级全栈AI体系,实现从AI大模型到AI基础设施的技术更新。面向新一轮智能革命,阿里云将全力打造成为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
证券时报
文化为魂、品牌为桥、青年为力 三大力量助力国潮腾飞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胡钰教授曾指出,国潮不仅是国货之潮,也是国力之潮,更是国运之潮。国潮兴起有很重要的三个元素支撑:一个是民族文化,一个是国货品牌,再一个最重要的是青年力量。
文化为魂:国潮的根基与灵魂
民族文化赋能是国潮区别于其他潮流消费最为本质的特征。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现代演绎,为国潮提供了独特的身份认同、精神内涵和差异化价值。
当消费者愿意为嵌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与巧思支付额外价值,他们所购买的便不仅仅是一个商品,更是一种文化认同和审美体验。透过时尚符号,传统文化为商品注入了超越其功能性的“叙事”和“情感”:购买“麒麟”图样,便是对仁德和祥瑞的期盼;身着汉服、画酒晕妆,则是对古风美学的认可。这类不可多得的文化感知,无疑会极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溢价。
文化创新激发消费新活力 万亿国潮经济强势崛起
在时下的年轻消费群体中,“复古”与“汉唐风”已不止于审美,而是演变成一股强劲的国风消费浪潮。
放眼望去,汉服、马面裙在年轻群体中蔚然成风,新中式穿搭风靡社交媒体,印有繁体字或古典纹样的挂件摆饰成为国人新宠。文创商品更是化身“社交顶流”——国家博物馆推出的凤冠冰箱贴,上市一年多累计销量达227.9万件,带动其原型“明孝端皇后楼九龙九凤冠”成为目前国家博物馆唯一需要排队参观的展品。
透过青年一代的潮流消费,中国古老而绵长的传统文化,正从沉寂许久的高阁之上,渐入车水马龙的烟火人间。
年轻人为何偏爱国潮商品?根据中国青年报发布的《2024年度青年国潮品牌强国观察报告》,在众多选择国潮商品的原因中,“支持国货”成为受访者买单的核心要素,占比高达51.8%;“有文化内涵”“质量有保证”也是重要因素,占比分别为46.2%、42.6%;“设计时尚有亮点”“使用体验感好”也获得三成以上受访者的认可。
多方混战新能源汽车后市场 配件流通网络亟待完善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一个蕴藏潜力的后市场正在崛起。
如果说传统燃油车后市场的利润核心是发动机、变速箱的维修保养,那么,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核心就是“三电系统”的养护。当前,掌握维修高价值含量部分的主机厂、电池企业等纷纷入局,一场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角力赛打响。
近日,商务部召开汽车后市场发展暨汽车流通消费改革工作座谈会。据悉,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动清理汽车后市场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进一步释放汽车后市场消费潜力。受访人士认为,随着政策红利释放、市场需求激活、行业规范度增强,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将成为汽车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或已“箭在弦上” 重点投向新兴产业
初步规模5000亿元,支持项目涵盖八大领域,部分资金只分配给民营企业……随着各地在前期准备工作中的不断“剧透”,正在加快设立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政策细节愈发清晰。目前,多地披露已进入项目申报阶段,资金需求主题明确,该工具的官宣落地已渐行渐近。
着眼于今年末明年初的稳增长、扩内需工作,受访专家认为当前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或已“箭在弦上”。新工具或将更多投向新兴产业与扩大消费等领域,并有望与超长期特别国债接轨,共同发挥合力。
或撬动5万亿元投资
近日,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黄超在专题访谈中透露,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设立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为5000亿元。据他介绍,本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三个特点:可作为资本金;资金成本比市场化融资低;定向支持领域。
证券日报
期权市场规模创历史新高 上市品种达62个
9月22日,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以下简称“监控中心”)发文称,近年来,我国期权市场迅猛发展,市场运行质效不断提升,产品体系持续丰富,功能发挥稳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切实增强。同时,今年以来,期权市场规模屡创新高,日均持仓量较2022年增加207%。
多位受访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交易者精细化风险管理需求显著提升,期权作为个性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凭借灵活性和风险可控性受到投资者青睐,同时,期权产品体系不断丰富,市场规模进一步增长。建议继续推出更多新品种,优化现有品种的合约制度,进一步放宽门槛。
监控中心表示,今年以来,期权市场持仓量屡创新高,8月6日达到1348万手的历史新高。同时,品种上市步伐加快,期货期权产业链版图日趋完善,年初至今,已陆续上市7个期权品种,目前已上市期权品种达62个,能化、农产品等板块已经实现期货、期权主要品种全覆盖。
受访人士认为,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实体企业避险需求也较大,市场规模创出历史新高。
六部门推动建材行业稳增长严格水泥玻璃产能调控
9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发布《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注重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以严禁新增产能和开展风险预警控总量,以传统建筑材料升级和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发展优供给,以数字化、绿色化改造促转型,以挖掘传统消费潜力和培育新兴应用扩需求,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中国通信业“破壁”之路越走越宽
9月24日,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以下简称“PT展”)在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384超节点实体机的指示灯如星群般闪烁,映照出算力与网络融合的脉动;6G全真数字人让虚拟与现实间的界限悄然消失;长航时无人机与临近空间飞艇模型从“云端”落地,勾勒出“空天地海”一体化的通信版图;机器人与汽车搭载着同样大模型,有望逐步实现“隔空”对话,预示着智能终端协同步入新的阶段。
PT展已走过三十余载光辉历程,如今其不仅是万兆光网、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的竞技场,更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见证者,其以最鲜活的场景,诠释着通信业在人工智能(AI)时代的转型与突围。中国通信技术正以坚实的步伐,在AI浪潮中毅然“破壁”,迈向智启未来的新征程。
破内卷 外卖赛道格局重塑
9月2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起草的《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正式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一举措的出台,恰与此前外卖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形成鲜明呼应。
今年盛夏,电商头部企业掀起的“外卖三国杀”席卷市场,各类补贴活动层出不穷,从大额满减到低价秒杀,消费者一度沉浸在“几块钱吃一顿饭”的消费狂欢中。这场硝烟弥漫的商业大战,不仅是互联网行业流量见顶后,巨头们在存量市场展开的激烈厮杀,更标志着发展多年的外卖赛道,正迎来一场关乎商业模式与行业生态的深刻“翻新”。
然而,随着竞争的持续升温,激烈的商业鏖战也让行业逐渐清醒,过度内卷毫无价值,无序的低价竞争最终只会导致企业利润承压、服务质量下滑的局面。如今,这一共识正在行业内逐步形成。
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外卖行业,单一的低价竞争已经进入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