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山西銀行開業在即 中小銀行合並重組高潮迭起
銀保監會網站顯示,山西銀行開業申請已於4月24日獲得山西銀保監局批復,機構註冊地位於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學府產業園高新街15號,這意味著山西銀行開業在即。
公募基金低位佈局 核心資產踏上“回歸路”
在諸多公募基金發佈的5月策略中,雖然“均衡”仍是關鍵詞,但“低位佈局核心資產”的提法屢屢出現。展望5月,多傢公募機構策略報告認為,市場風格或回歸均衡,行情動力將從估值擴張轉為盈利驅動,不僅是低估值的順周期板塊,白酒、醫藥等歷經前期調整的核心資產,會重新回到公募的佈局視野中來。
市場供應格局將重塑 特色原料藥企迎機遇
受印度疫情惡化影響,4月26日,A股原料藥板塊開盤大漲,截至下午收盤,華海藥業(600521)、美諾華(603538)和新華制藥(000756)漲停,雙成藥業(002693)等漲超3%。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國內企業在原料藥領域具備一定的積累,產能較為充足,在印度原料藥產能受到抑制的情況下,預計會有更多訂單向國內轉移,相關原料藥企業有望受益。
期貨法草案一審 專門立法規范促進期市發展
據新華社消息,期貨法草案26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初次審議。這是我國首次專門立法規范和促進期貨市場健康發展。業內人士表示,更好地發揮期貨市場功能,對於活躍商品流通、推動產業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上海證券報
潛心科技興農基業 海大集團“善下成海”
上市11年來,年營業收入從52億元增至605億元,年度凈利潤從1.55億元增至2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分別達24.88%和28.76%,公司市值從60億元增至逾1300億元……是什麼力量讓海大集團(002311)跑出讓全行業望塵莫及的速度?
保險與醫療深度融合 太保瑞金合建互聯網醫院
利好政策推動下的醫療行業,吸引多路資本紛至沓來。昨日,由上海金融和健康醫療兩個行業的“領頭羊”――中國太保(601601)與瑞金醫院共同設立的廣慈太保互聯網醫院正式揭牌。這是上海首傢成功獲批非公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互聯網醫院。
90餘傢公司預測上半年業績 超過六成報喜
據資訊統計,截至目前,滬深兩市合計有90餘傢公司在一季報中對2021年上半年業績作出預測,其中報喜(預增+續盈+扭虧+略增)公司有61傢,占比超過六成。其中,半年業績預增幅度超過一季度業績增幅以及扭虧的公司成為最大亮點。
美團涉嫌壟斷行為 被市場監管總局立案調查
據市場監管總局4月26日消息,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美團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美團隨後發佈公告稱,將積極配合監管部門調查,進一步提升業務合規管理水平。
證券時報
股東穿透更明晰 交易所明確“最終持有人”情形
今年年初證監會要求中介機構做好IPO股東穿透核查工作,但在實務操作中,多名投行人士反映比如外資股東等身份核查存在難點。 昨日,從券商投行人士處獲悉,對於如何理解“最終持有人”,交易所給出瞭答案。其中,公眾公司、國有控股、境外政府投資基金等屬於“最終持有人”類型;外資股東需要確認出資人不存在境內主體。
期貨法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初審
昨日,期貨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初次審議,這是我國首次專門立法規范和促進期貨市場健康發展。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發言人臧鐵偉表示,按照黨中央的部署和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的安排,期貨法草案由全國人大財經委起草,已經財政經濟委員會第四十四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提請本次常委會會議審議。
醫藥板塊持續反彈 主題基金凈值大幅回升
近日多隻較大規模的主動權益基金成立,為黯淡的權益銷售市場帶來一抹亮色。工銀瑞信最新公告,杜洋掌舵的工銀戰略遠見首募規模超67億元,上周秦毅管理的泓德睿源三年持有期也募集超46億元,還有招商、圓信永豐、國海富蘭克林等公募旗下績優基金經理近期新發的權益基金也有不俗的募集規模。
健全碳排放權交易機制 探索碳匯權益交易試點
4月2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加快推動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意見》提出,要推動生態資源權益交易。健全碳排放權交易機制,探索碳匯權益交易試點。健全排污權有償使用制度,拓展排污權交易的污染物交易種類和交易地區。探索建立用能權交易機制。
證券日報
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內燃機行業一手抓可靠性一手抓提高熱效率
助力“碳達峰、碳中和”,進一步提高熱效率是內燃機行業的必然選擇。在日前舉辦的第二屆世界內燃機大會期間,“提升熱效率”成為與會專傢頻頻提及的高頻詞。與此同時,內燃機的“可靠性技術”同樣不能被忽略。在同步舉辦的第十屆內燃機可靠性技術國際研討會上也提出,提高內燃機可靠性同樣是我國盡早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季度私募持倉現結構性調整 19傢百億元級私募持股61隻
隨著一季報陸續披露,多傢百億元級私募持倉情況再度呈現。《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最新數據發現,19傢百億元級私募一季度合計持有個股61隻,持股市值超過308億元;其中,高毅資產無論是在持股數量還是持股市值,均位居首位,分別為12隻個股、229.67億元。
去年營收凈利均創歷史新高 中信信托連續13年穩居行業前三
4月26日,作為信托行業“老大哥”的中信信托發佈2020年年報。年報顯示,2020年中信信托實現營業收入87.46億元,實現凈利潤38.55億元,均創下歷史新高,成為業內唯一連續13年核心指標保持前三的信托公司。
多傢銀行涉房信貸違規被處罰 “假按揭”成嚴打重點
近期,監管部門對部分銀行分支機構違規發放虛假按揭貸款的舉動開出瞭罰單。其中,長安銀行西安曲江新區支行被陜西銀保監局罰款40萬元,江西銀行九江分行被九江銀保監分局罰款75萬元,雲南文山市農村商業銀行被文山監管分局罰款95萬元。
人民日報
推動綠色轉型與智能升級 國產新能源汽車營造出行新體驗
國務院發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指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工信部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6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計推廣超過550萬輛。國產新能源汽車正踏著中國智造的產業升級階梯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