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
新消费“异军突起” 基金经理热议投资逻辑生变
随着消费市场的逐步回暖,不少消费主题基金在今年为投资者贡献了较好的业绩回报。数据显示,截至4月28日,多只消费主题基金今年以来的回报率已经超过20%。分析这些基金的持仓可以发现,新消费赛道的绩优股成为了重要的超额收益来源。然而,也有多只消费主题基金因踏错市场节奏而“损失惨重”。数据显示,在243只消费主题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中,目前年内回报率首尾业绩相差超过35个百分点。
有业内人士表示,新消费赛道走强的背后,意味着“传统地产链传导的消费景气框架暂时失灵”。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结构性扩容成为市场主线。投资者要重视消费品类的不断创新与消费人群的多元化需求,用发展求变的眼光捕捉内需市场中的新机遇。
深耕主业 多点开花 上市企业加码研发投入
A股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收官,一份关于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创新图谱”随之显现。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获悉,多数上市公司深耕主业,加码研发投入,构建产品核心竞争力,如比亚迪(002594)、宁德时代(300750)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龙头2024年研发投入创新高;同时,部分上市公司进一步延伸主业,进行多元化投入。另外,在AI浪潮席卷下,上市公司纷纷拥抱AI,重视在AI领域的投入,抢占市场机遇。
“技术突破不靠运气,靠的是持续创新和投入。哪怕是短期亏损,也不能压缩研发创新投入。”瑞斯康达(603803)董事长李月杰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一语道出了其对研发创新的重视程度。
中证A500指增 成为量化私募新宠
2024年10月,由某百亿级量化私募发行的中证A500指数增强产品正式备案,为国内首只中证A500量化指增策略产品。截至目前,该类产品的投资运作已满半年。综合渠道机构、量化私募等方面消息,中证A500指增已成为近期量化策略吸金的主要策略之一。从过往半年的情况看,主流量化私募在中证A500量化指增策略赛道上,取得了较为稳健的超额收益。
30万亿理财规模拉锯战背后: 固收类占比超97% 含权产品破冰难
近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年一季度)》显示,一季度末,全市场共存续产品4.06万只,存续规模29.14万亿元,与2024年末相比,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减少约8100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一季度理财产品存续规模有所减少,主要是受到银行流动性偏紧以及债市回调等因素影响。同时,较弱的理财产品收益表现也阻碍了其规模扩张。但4月以来,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已现回暖迹象,在存款利率下行、理财收益率回升等因素带动下,存款搬家有望为理财市场带来增量资金,预计二季度理财产品规模将重回扩张期。
此外,从产品结构来看,固定收益类产品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为97.22%,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提升,含权理财产品未见起色。基于此,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仍以固收类资产为主,权益类资产、公募基金、金融衍生品等投资占比甚微。业内人士认为,从长期来看,在低利率环境下,固收类资产收益率下行趋势难以改变,理财产品依靠高利率存款“躺赚”的模式将成为过去时。理财公司后续应注重多元化投资,加大“固收+”投资力度,积极通过权益、期权、委外等途径增厚旗下产品收益。
上海证券报
电力行业借重组增强韧性
2024年年报发布已临近收尾,电力行业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不少企业还给出了较为可观的分红方案。但相关财报进一步显示,因新能源发电贡献显著,导致煤电机组发电量和利用小时进一步下降,有部分企业出现了“增利不增收”的情况。为了增强企业经营韧性,多家发电企业发布了重大资产重组公告,加快整合包括新能源在内的优质发电资产;还有企业加强了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进一步提升机组综合效益。
业态融合、惠民措施频出、大模型助力 多地备战“五一”文旅消费
“五一”假期即将到来,多地推出丰富的文旅活动,为海内外游客提供更为多元的出行选择。综合多地发布的数据及各大在线旅游平台预订数据,“五一”旅游市场热度有望再创新高。
与此同时,服务品质正成为目的地文旅经济比拼的重要一环。今年以来,贵州、浙江、湖北等地探索旅游大模型。专家认为,地方政府加码布局AI,或推动文旅发展从“资源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型。未来,随着技术演进与政策完善,AI或将成为目的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
超300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净值创年内新高
本月市场遭遇剧烈波动,不过仍有部分基金逆势走强。从基金业绩表现看,4月7日以来,超300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净值创出年内新高。从这些绩优基金经理的最新操作看,其更加强调把握时代发展机会,不要固守在传统赛道,而是积极拓展投资思路,瞄准新兴消费等赛道,与时俱进迎接调整。
二维码跨境支付互联互通提速 新“四方模式”助力拓展“朋友圈”
“五一”假期将至,二维码支付作为跨境消费的重要一环,不仅将方便境外游客,其互联互通“朋友圈”的日渐扩容,也让跨境支付的场景日益丰富、体验更加顺滑。
截至目前,银联二维码受理覆盖46个国家和地区,同时通过与柬埔寨、韩国、日本、阿根廷、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互联互通项目带动境外二维码受理商户突破1000万家,形成覆盖多种日常消费场景的跨境支付生态圈;此外,在账户侧,纳入银联网络的二维码支付钱包累计已超200个,覆盖30多个市场。预计到2025年底将带来上千万规模的新增境外二维码受理商户。
证券时报
从“救急”转向常态化运营 外贸企业转内销逐见成效
自美国挥舞关税大棒以来,我国部分外贸企业受到了一定冲击,与此同时,各方的帮扶举措也如“雪片般”涌向这些企业。
证券时报记者近期走访多个“出口转内销”展销会以及对接会获悉,国内大型商超、电商平台正积极帮助外贸企业拓宽内销渠道,“出口转内销”“内外贸一体化”等举措的成效初步显现。不过,帮扶仅是短期纾困下的“救急”之举,从长远看,“出口转内销”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外贸企业在产品适应性、品牌建设等方面开展系统性变革,从“救急”转向常态化运营,以适应国内市场需求。
“好房子”重塑市场格局 房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5月1日起,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住宅项目规范》将正式实施,对新建住宅一系列指标明确了底线要求,被视为“好房子”的标准。“好房子”作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新动能,不仅重塑市场格局,也将带来增量市场,房地产企业因此迎来新的机遇。作为建造主角,部分房企也陆续发布了自己的“好房子”战略。在业内人士看来,从之前“土地红利”转向“产品红利”,未来能够提供“好房子”的房企才能脱颖而出。
上市车企分化凸显 新能源车成为“胜负手”
随着A股及港股汽车企业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的陆续披露,汽车行业的发展态势逐渐清晰。
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下,各车企的表现呈现出明显的分化,以新能源汽车为主业的车企整体表现优于传统燃油车业务占比较高的车企,新能源汽车成为“胜负手”,已是推动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最新披露的数据来看,自主品牌头部企业增长强劲。
股息率直追银行股 券商股投资逻辑有望重构
随着2024年年报披露进入尾声,现金分红作为上市公司重视股东回报的表现之一,备受市场关注。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2024年,银行股、券商股、保险股等金融股的分红总额均创下三年新高。其中,上市券商累计分红536亿元,同比增长28%;年度现金分红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达到34.38%,同比提高3.82个百分点。按4月28日收盘价计算,股息率达到3%以上的券商股包括东吴证券、华泰证券、国信证券、广发证券。
相较而言,银行股一直被市场视为红利股的代表,国有大行30%的利润用于分红,显然适合长期配置;而券商股则被称为“牛市旗手”,分红比例虽然不低,但业绩周期波动较大,适配弹性投资。值得思考的是,当分红力度持续加大、股息率可以比拼银行股的时候,券商股的投资逻辑是否发生了变化?
证券日报
乘“数”而行、提“智”增效深市医药公司擘画生物科技新图景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提出,“到2027年,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以数智技术驱动的医药全产业链竞争力和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的目标,释放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药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积极信号。
在政策东风的强劲吹拂下,我国医药产业正乘“数”而行、提“智”增效,致力于实现从传统模式向数智化的华丽转身,推动整个行业朝着高质量、创新型方向蓬勃发展。在此过程中,一众深市上市公司积极响应,依托自身技术、资源优势,在数智化转型浪潮中勇立潮头,成为行业变革的重要推动者。
技术竞赛再升级 动力电池进入“多核时代”
在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2025上海车展”)上,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纷纷展示了动力系统新技术、新产品,新一轮动力系统竞争大幕拉开。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在2025上海车展现场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双碳”目标驱动下,从固态电池的商业化攻坚到多核电池的创新突围,从传统内燃机优化到氢能、甲醇燃料的多元化探索,动力系统的竞争已进入全产业链、全场景的复合博弈阶段。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绩单:营收、净利润总额均增长 “去库存”仍是关键
截至4月29日18时,已有17家A股白酒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17家公司合计实现营收3862.08亿元,同比增长6.61%;合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96.35亿元,同比增长6.65%;合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82.01亿元,同比增长17.28%。
有专家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5年,白酒行业预计将在存量竞争中持续分化,头部企业通过品牌、渠道和创新巩固优势,中小酒企需在细分市场寻找生存空间。行业增长逻辑呈现“存量竞争下的结构性分化”特征,核心驱动因素从过去的“量价齐升”转向“质效优先”和“多维创新”,同时政策、消费习惯和技术变革等将成为关键变量。
实探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人工智能+”快步走进千行百业
机器狗玩起“后空翻”,人形机器人双唇微张便能一展歌喉,AI眼镜、AI鼠标等新产品轮番亮相……4月29日至4月30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举办。记者在现场看到,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内人潮涌动,多家头部企业携旗下新产品、新技术亮相,外形精致、互动性强的展品吸引观众驻足围观。
“机器人、AI眼镜、AI玩具、智驾等终端产品的落地,将加速推进AI产业的商业化闭环。”华泰证券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兴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目前来看,我国在AI软件应用和硬件终端方面具备先发和制造优势;核心算力芯片领域与国际头部企业的技术代差持续收窄。我国AI产业已构建起从芯片开发、模型训练到软硬件应用落地的产业链全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