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券商研判A股走勢: 年K線有望三連陽 均衡配置是關鍵
記者梳理發現,截至三季度末,A股市場今年以來共計湧現出253隻翻倍牛股。其中,化工板塊前三季度實現翻倍的股票有62隻,數量遙遙領先。展望後市,券商人士認為,在企業盈利回升、流動性較為充裕以及中國資產對外資具有吸引力等積極因素影響下,A股指數年K線有望三連陽,四季度均衡配置是合適選擇。
光啟技術董事長劉若鵬: 堅持自主研發 第三代超材料產品預計年底量產
日前,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光啟技術(002625)現場展示瞭應用於尖端航空裝備、無人機、海洋航空裝備等領域的相關超材料結構件,受到業界關註。光啟技術董事長劉若鵬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憑借多年持續不斷的基礎研究投入,公司如今已構建瞭超材料生產工藝制造全鏈條能力,打通瞭研究、設計、測試、批產各個環節,公司基於第三代超材料技術的結構件產品預計於今年底實現量產。
百億量化私募“內訌”啟示錄 合規是底線 投資者保護是“生命線”
百億量化私募鳴石投資控制權爭奪戰以“雙方積極處理分歧、目前已取得建設性成果”戛然而止。在此背後,則是受傷的渠道和投資者。多傢券商采取瞭暫停相關產品募集、鳴石投資產品不再納入重點產品池等處理方式;鳴石投資也正與代銷機構協商為客戶安排產品臨時開放退出方案。
對於這場爭奪戰,需要深入思考私募機構合規治理以及如何有效保護投資者權益等諸多問題。業內人士指出,“鳴石投資事件”不僅違反瞭“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出資人不得有代持、循環出資、交叉出資、層級過多、結構復雜等情形”的規定,也反映出私募機構內部治理的缺陷以及對投資者利益的漠視,投資者權益保護任重道遠。
北京證監局局長賈文勤建議 深入推進基礎設施REITs試點
近日,北京證監局局長賈文勤在北京市2021年基礎設施REITs產業發展大會上表示,隨著首批項目成功上市,建議接下來從兩方面入手繼續推進試點工作。
上海證券報
四季度“子彈”打向何方? 公私募大調查重磅揭秘
站在四季度的起點,市場接下來會如何演繹?消費板塊的短暫反彈能否持續?頭部公私募機構將重點佈局哪些板塊?近日,針對上述市場關註的問題,記者邀請權益類基金規模排名前50的公募基金公司和多傢百億級私募機構參與瞭四季度投資展望的問卷調查,並采訪瞭多位資深投資大咖,力圖揭開2021年最後一個季度的財富密碼。
大消費能否王者歸來?新能源還有下半場?這場高級研討會很“有料”
進入四季度以來,以食品飲料股為代表的大消費板塊企穩反彈。對於大消費、大健康領域,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副院長鄭方鑣認為,今年春節後消費板塊已經歷瞭較長時間的調整,在明年宏觀經濟增速回歸常態的預期下,消費藍籌業績穩定性的優勢將得以體現,疊加估值回落,大消費板塊值得關註。在大健康領域,醫藥板塊除消費屬性外還具有科技創新屬性,長期發展空間廣闊,在經歷前期調整後,也是值得重點關註的領域。此外,我國的消費內需潛力尚未充分釋放,未來消費升級相關領域也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
隆基氫能首臺堿性水電解槽下線 未來五年產能將達5-10GW
隆基氫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隆基氫能”)16日在江蘇無錫舉行首臺堿性水電解槽下線儀式。
“到今年年底,隆基氫能在無錫基地將具備500MW電解水制氫設備的生產能力,為2022年的大批量交付提供強有力的保障。”隆基股份(601012)總裁兼隆基氫能董事長李振國介紹。
廣州國資持續“加碼” 順威股份實控人將易主
順威股份(002676)10月17日晚公告稱,公司股東西部利得基金-建設銀行-西部利得增盈1號資產管理計劃的管理人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西部利得基金”)與廣州開發區智造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廣州智造”)於10月15日簽訂《股份轉讓協議》及《補充協議》約定,西部利得基金將所持公司股份576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8%),以協議轉讓的方式轉讓給廣州智造,轉讓價格6.44元/股,轉讓款總額約3.71億元。
證券時報
北交所吹響“集結號” 市場各方發力搶賽道
北交所開市的腳步漸近,市場參與各方吹響“集結號”。隨著基礎制度的到位,機構投資者參與方式的明確,券商人才、技術的準備,個人投資者開戶積極,北交所的關註度越來越高,成為近期資本市場重頭戲。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15日收盤,今年以來新三板掛牌公司累計成交金額達1525億元。
母嬰行業迎政策利好 6隻概念股三季報業績預告翻倍
10月14日,國傢衛生健康委發佈關於印發《母嬰安全行動提升計劃(2021-2025年)》(下稱“提升計劃”)的通知,促進母嬰安全高質量發展,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到2025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到14.5/10萬,全國嬰兒死亡率下降到5.2%。,為如期實現《“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主要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三季報倒計時 機構“大賞”銀行板塊配置價值
近期房地產風險出現反彈,涉房金融信用風險對銀行資產質量的影響受到市場高度關註。不過,機構分析人士認為,銀行業信用風險依然可控,資產質量維持改善趨勢,“房地產領域風險引發監管層密切關註,上市銀行抵押物充足,發生系統性風險概率較低。”
公募REITs將擴容 3隻新品已獲受理
10月14日上報產品,10月15日即獲交易所受理,第二批公募REITs來勢迅猛。上交所官網顯示,10月15日,國泰君安臨港東久智能制造產業園、建信中關村產業園兩隻公募REITs項目已被受理;同一時間,擬在深交所上市的華夏越秀高速公路公募REITs也已獲正式受理。
證券日報
芯片短缺國內車市罕遇“以產定銷”新能源車逆勢增長年銷或超300萬輛
受到芯片供應持續短缺的影響,國內汽車行業運行壓力維持高位。自5月份以來,國內車市已經連續5個月銷量下滑。
10月12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汽車產銷分別達到207.7萬輛和206.7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7.9%和19.6%;前9月,汽車產銷分別達到1824.3萬輛和1862.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5%和8.7%,增速繼續回落。
通策醫療市值兩日縮水186億元 董事長微博“回懟”質疑
“牙茅”通策醫療(600763)大跌,投資者也“炸瞭鍋”。面對來自四面八方投資者的質疑聲,10月15日,通策醫療董事長呂建明在微博與網友互動時稱:“醫療服務沒有奇跡,不像其他產業開動機器就可以瞭,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幹出來。指望醫療服務企業有魔法般增長的人,要盡快離開。她也不會被外部力量簡單改變,包括政策,有自我運營的內在規律。口腔醫療中國滲透率非常低,有任何一個行業不能比的未來,這是我們的忠實投資者長期堅持的動力。”
航空業“雪上加霜”:疫情疊加航油價上漲讓航司再度虧損
“航油價格上漲對深受疫情影響的民航業是‘雪上加霜’,今年油價漲幅,相當於給行業全年增加瞭300億元左右的虧損。”民航業內人士林智傑對《》記者表示:“航司整體盈利今年已然無望,明年也是一個巨大挑戰。”
10萬傢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納入培育規劃 多層次資本市場將發揮積極作用
10月17日,工信部官方微信顯示,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表示,正抓緊編制中小企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部署完善公平競爭環境、提高融資可得性、提升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等七方面重點任務。“十四五”期間,孵化培育百萬傢創新型中小企業,十萬傢“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一萬傢“小巨人”企業。
人民日報
讓更多資金暢達科技創新領域(財經觀)
讓金融更有效支持科技創新,就要打造豐富的金融服務體系、合適的金融機構內部體制機制和良好的協同合作“生態圈”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公佈第三批2930傢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提出下一步培育更多中小企業成長為“小巨人”企業,要在政策上發力,在服務上用力,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