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
拓展合作空间 进一步扩大开放 自贸协定提质升级进行时
3月18日至20日,中国—瑞士自贸协定升级第一轮谈判在北京举行;3月24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特别联委会以视频方式举行;3月25日至26日,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首轮谈判在北京举行……近期,自贸区建设积极信号不断释放。
记者获悉,我国正加大力度推动中日韩自贸区以及与挪威、孟加拉国等自贸合作,与更多有意愿的国家和地区商签自贸协定;同时,将在新商签的自贸协定中推动在电信、医疗、旅游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自贸协定的内容和质量不断丰富提升,服务贸易和投资负面清单,以及标准合作、数字经济等新内容将成为我国新签署自贸协定的“标配”。
中长期资金借道ETF入市 险资锚定核心资产
在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大背景下,多份基金2024年年报披露,保险机构2024年下半年加大了对核心宽基ETF以及港股ETF等品种的配置力度。在已披露的ETF前十名持有人当中,险资配置景顺长城基金、国泰基金旗下中证A500ETF的规模均高达40亿份以上;险资配置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的规模更是逼近70亿份。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ETF波动性相对较低,能够有效分散个股风险,并且估值透明、成本较低、买卖方便,契合险资对流动性的要求和长期回报预期,因而受到青睐。
私募大佬加仓路径曝光
随着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不断披露,多位私募大佬持仓随之曝光。高毅资产邓晓峰继续加仓“旧爱”紫金矿业(601899),减持华峰化学(002064)和中国巨石(600176);仁桥资产夏俊杰继续持有海陆重工(002255),减持久远银海(002777);淡水泉投资赵军新进宏发股份(600885)和北新建材(000786)的前十大股东之列。
今年春节以来,在强势行情助推下,多位私募大佬的代表产品在2月或3月创下净值历史新高。尽管近期市场有所震荡,股票私募仓位仍维持高位,百亿私募展现出逆势加仓的积极态势。
穿越行业崎岖路段 基金投顾在格局重塑中酝酿新生
一家基金投顾机构近期收到了一位客户的来信。这位客户持有这家机构推荐的高收益组合一年多时间,即使沪指一度跌到2600点附近,仍在坚持跟着投顾的信号进行投资。但是,近期看着一度快要回本的投顾账户持续波动,他在投资中的困惑与焦虑反而日益加深。
这位投资者的故事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基金投顾行业“展业于市场高点,没能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正收益体验”“投顾机构不赚钱,商业模式难以长久维系”“底层可配置策略工具单一”等深层次的问题。
上海证券报
今年第二家 中航产融拟主动退市 目前无资产注入和对外并购安排
继玉龙股份(601028)之后,3月28日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旗下的中航产融(600705)公告,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拟以股东大会决议方式主动撤回A股股票在上交所的上市交易,并在取得上交所终止上市决定后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转让。公司股票于3月31日开市起复牌。
中国国资研究院副院长兼首席专家李锦对记者分析称,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公司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避免风险的弥漫对其他资本造成拖累,这是市场经济中的正常现象。
多家银行宣布:暂停优惠
“有消费资金需求尽快提款”“预计4月1日起不再发放利率低于3%的消费贷”……3月30日,记者自业内获悉,多家银行近日开启调整“低于3%”利率的消费贷产品,暂停配发低利率消费贷利率优惠,撤下低息宣传广告,提醒有消费资金的客户在3月底提款。
今年以来,多家银行纷纷加码消费贷营销力度,通过降低利率等方式获客,部分消费贷产品利率已下探至2.5%左右。业内人士认为,银行通过利率下降这种“跑马圈地”方式拓展零售业务,不能长期持续。此次调整“低于3%”利率的消费贷产品,有利于将贷款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增强消费信贷可持续性。
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 中证投服中心携手各方助推证券期货纠纷调解工作提质增效
3月27日,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简称“中证投服中心”)2025年调解工作站年度会议在南京召开,来自中国证监会法治司、江苏证监局以及全国各地调解工作站的代表们深入交流调解工作经验,探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
过去一年,中证投服中心调解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受理纠纷5760件,结案5416件,调解成功4627件,调解成功率85.43%,投资者获赔4.47亿元。
夯实机制保障 金融“五篇大文章”行业标准提上议程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标准体系和基础制度。3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了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点领域和主要着力点,其中对完善标准体系提出了具体的工作举措。随后数日,金融部门、行业协会等相继发布“五篇大文章”相关行动方案,为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落地勾勒出清晰蓝图。
在业内人士看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标准体系和基础制度”,意味着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行业标准体系建立已提上日程。
证券时报
消费贷“低息潮”将退 多家银行4月起上调利率
银行消费贷利率将迎来重要变化。
昨日,记者从多家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处获得确认,已有多家银行总行向各分支机构发出内部通知:4月起信用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上调至不低于3%。这意味着,银行消费贷开年以来经历新一轮“价格战”之后,将回归理性。
微盘股遭遇“倒春寒” 日历效应下基金经理策略升级
今年以来,A股上涨行情持续以科技股为主导,各个板块和概念轮番异动,你方唱罢我登场。如果按市值划分,大市值的红利类个股年内表现较为逊色,而集合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小微盘股则表现亮眼。但在3月20日之后,微盘股上升势头戛然而止,并出现短期大幅回调,相关基金净值明显下跌。
对于微盘股出现的“倒春寒”,多名基金业内人士认为,近期的微盘股回调有一定的日历效应(指金融市场与日期相联系的非正常收益或非正常波动,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且今年是依据退市新规进行评估的第一年,截至4月末披露的年报将对评估结果产生重大影响。此外,微盘股的流动性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每次遇到下跌,量化策略被指为微盘股大跌的“罪魁祸首”。有基金经理透露,量化策略一般内含较多的反转交易逻辑,既提供了流动性,也降低了波动,本身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市场稳定器的作用。
新基金集中发售 股市持续迎来增量资金
3月29日,10余只科创综指场外指数增强基金一同发布发售公告。科创综指场外指数增强基金前脚刚拿到批文,后脚就迅速开启发售,可谓高效。
开年以来,基金公司积极布局权益类基金。数据显示,约70只权益基金目前正处于发行阶段,这也有望为A股市场持续带来增量资金。
阳光私募重仓八大行业 有色金属持仓市值居首
A股市场上,阳光私募持仓风格独树一帜,其仓位配置相对灵活,既会布局行业龙头,也热衷挖掘中小市值潜力股,对新兴产业的布局更是快人一步,像人工智能、新能源领域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相较于其他机构分散投资以平抑风险,阳光私募有时会集中持仓,对看好的个股下重注,力求获取高额回报。
透过观察阳光私募持仓的情况,投资者可以窥见其在市场跌宕起伏的过程中,是如何把握市场机会的。
证券日报
联接数字与物理世界 具身智能前沿探索步履不停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具身智能”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具身智能备受关注。中国具身智能大会作为论坛年会“人工智能日”系列活动,集中展示了具身智能领域的创新成果。
瑞银证券有望成为我国第五家外资独资券商
在我国稳步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来华展业兴业,持续加大对华投资力度,争相申请设立证券公司、拓展业务资格。3月28日,瑞士银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银”)表示,将进一步增持子公司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瑞银证券”)股权比例至100%。如上述事项顺利完成,瑞银证券将成为我国市场中的第五家外资独资券商。
3月28日,瑞银宣布,中国证监会已对瑞银成为瑞银证券唯一股东的事项准予备案,瑞银将收购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国资公司”)所持有瑞银证券的33%股权,将持有瑞银证券的股权比例由67%提升至100%。
“三桶油”2024年日赚近10亿元 大手笔分红回报股东
3月30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下同),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万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646.8亿元,同比增长2.0%。
至此,加上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600938)”),“三桶油”已全部披露2024年业绩。中国石化2024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3.13亿元,中国海油2024年实现归属于母股东的净利润1379.36亿元。“三桶油”2024年合计实现净利润3529亿元,折合每日净赚近10亿元。
湘财股份拟吸收合并大智慧 A股互联网券商阵营将添丁
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10个交易日后,湘财股份(600095)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财股份”)与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智慧”)于3月31日开市复牌。
3月28日晚间,湘财股份与大智慧同步发布公告,正式披露了湘财股份拟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大智慧的预案。湘财股份拟通过向大智慧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大智慧,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