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优化完善
中国政府网12月25日消息,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意见》明确,实行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扩大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开展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打通在建项目续发专项债券“绿色通道”。业内人士认为,相关举措有助于提高专项债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发挥专项债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扩投资等积极作用。
【财经早报】688653,推进重大资产重组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
*ST卓朗(600225):公司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股票今起停牌
康希通信:筹划现金收购芯中芯科技部分股权 将持股比例提高至51% 公司及有关各方正在积极推进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相关工作 具体方案仍在谨慎筹划论证中
农银汇理聚焦科技自立自强 做好服务科技金融大文章
农银汇理在深度研究服务国家战略、经济转型升级等方向上,不断发掘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赛道的投资机会。
每年近3000份研究报告的沉淀,使农银汇理可以对上市公司和各发债主体开展立体化研究,科技成长是很长一段时间农银汇理的投资强项。通过对企业的实地调研、外部行业比较分析,以及与海外科技投资同行开展前沿交流,目标直指企业创新价值挖掘,形成更有力可为的研究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农银汇理完成近200场次的实地调研与企业访谈,撰写研究报告2600多篇,专题报告及深度报告近50次。其中,科技投资小组完成相关研究报告近300篇,专题、深度研究15次,为公司投资端提供有力的科技投研支持。
降息预期,最新数据
当地时间12月25日,美股因圣诞节假期休市。
CME“美联储观察”认为,美联储明年1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91.4%,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8.6%。到明年3月维持当前利率不变的概率为52.1%,累计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44.2%,累计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3.7%。
此外,俄乌局势升级导致今年欧洲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欧洲能源供应危机或重演。
上海证券报
证券业持续推进全球化布局
2024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与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中国证券行业加速“出海”,深拓东南亚、欧美市场。华泰证券、中信证券等头部券商国际业务营收取得了亮眼成绩。中小券商国际业务则持续深化跨境业务协同,全面提升差异化竞争能力。
受益于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日臻完善、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跨境投融资日益升温,头部券商国际业务营收对母公司的贡献率稳步上升。年内,方正证券、广发证券、兴业证券均向境外子公司增资,多家券商为境外子公司发行债券提供担保,提升国际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推进国际化战略与全球布局是建设一流投资银行的内在要求。境内券商积极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活动,有利于券商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助推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和经营。
保险业峰回路转
无论是从政策还是从业绩来看,“峰回路转”都是2024年保险业的关键词。
重磅政策出台,有效呵护保险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国十条”)发布,这是继2006年、2014年之后的第三版保险业“国十条”。新“国十条”指引保险业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两器(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三网(经济安全网、社会保障网和灾害防控网)”的作用。
资本市场提振则进一步助推了险企经营质量快速提升。今年A股市场整体走强,带动险企投资收益大幅改善,整体业绩也实现同比增长。
在业内人士看来,多项政策呵护下,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将更为稳固。展望2025年,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险企资产和负债两端有望共振向好,也将为保险股带来较多的投资机会。
又有八家券商获批参与碳排放权交易
12月25日,西南证券公告称,获得中国证监会复函,公司自营业务可以在境内合法交易场所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就在此前一天,国元证券、财达证券(600906)、招商证券、国信证券、兴业证券、长城证券(002939)、广发证券等7家券商同日公告,获准参与碳排放权交易。
上述券商一致表示,公司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复函要求,以服务实体经济、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推进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为目标,合规、审慎开展业务,并将相关业务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当前行业内取得碳排放权交易资格的券商至少已有16家。除上述8家券商外,2023年2月,中金公司(601995)、中信建投(601066)、东方证券、申万宏源、华泰证券、华宝证券等6家券商相继公告称,收到证监会关于自营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无异议函。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则分别于2014年、2015年获得该业务资格。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五周年成绩单发布
以生态为底色 书写示范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篇章
冬日的暖阳中,走在位于上海青浦、江苏吴江两地交界的元荡湖堤,只见碧波荡漾,水鸟成群,顿觉神清气爽。
“元荡生态修复及功能提升工程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点项目。2020年,以示范区一周年为契机,青浦携手吴江启动元荡建设。如今,元荡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堪称示范区首个‘示范幸福河湖’。”上海市青浦区水利管理所建管部部长朱伊妮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证券时报
【金融锦囊】 消费金融公司要落实好消保责任
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简称“消保”)是金融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更是金融机构必须履行的义务。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也不例外。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简称《评级办法》),旨在进一步强化消费金融公司分类监管,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消费金融公司,是指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消费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与传统信贷相比,作为我国消费金融市场重要参与者的消费金融公司,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等灵活服务方式,能够有效弥补和延伸传统信贷服务范围,更好满足居民日常小额消费融资需求。
银行业“跑马拉松” 途遇2024道一声“不平凡”
即将收尾的2024年,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快速变化,利差缩窄、费率下降、客户风险偏好走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深刻困扰着银行业。风险环境复杂严峻,强监管态势延续,无疑对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望2025年,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依旧是工作主线。未来,增量政策或密集出台,财政进入扩张周期,货币政策重回“适度宽松”,银行能善用政策“强身健体”将成为突围的关键。
中欧企业合作加码 强化中国芯片供应链
欧洲芯片大厂正加大与中国晶圆厂的合作。
12月中旬,英飞凌科技公司CEO Jochen Hanebeck表示,英飞凌有意在中国晶圆厂生产芯片。12月4日,恩智浦执行副总裁Andy Micallef透露,该公司正在寻求扩大在中国的供应链。11月,欧洲芯片大厂意法半导体也宣布与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这些频繁合作的背后,是企业对于成本与市场的考量,而预计这一趋势仍将延续。
增值税法公布 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公布,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受访专家指出,增值税立法整体按照税制平移思路,增值税税率设置与现行制度保持一致。而通过增值税立法巩固各类改革举措带来的积极成效,将为企业提供稳定的税制预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增值税是我国第一大税种,在保证我国税收收入稳定、提升财政治理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政部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全国增值税收入61237亿元,约占全国税收收入的37.8%。此次立法,按照保持现行税制框架总体不变以及保持现行税收负担水平总体不变的原则进行,在增值税税率设置方面,与现行制度保持一致。
证券日报
供需两侧发力 存量和增量财政政策取得新成效
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供需两侧发力,一系列增量、存量政策落地见效,有力保障了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落实,促进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近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指出,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打好政策“组合拳”。
破除“内卷式”竞争 多家光伏龙头实施硅料有序减产
12月24日晚间,光伏行业龙头通威股份(600438)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威股份”)、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全能源”)相继发布消息称,将逐步开启旗下高纯晶硅项目技改检修暨有序减产的工作。此外有消息称,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鑫科技”)也将同期进入减产检修工作。
在今年光伏产业链整体承压的背景下,硅料龙头企业此次相继减产的行为受到市场关注。分析人士表示,龙头企业带头减产有助于缓解供需错配压力,且利好企业盈利状况的改善,随着落后产能的出清和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以及技术进步与成本优化,光伏产业链价格有望逐步企稳并迎来拐点。
用好、用足市值管理“工具箱” 年内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已实施现金分红11745亿元
“更好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已成为2025年国资央企的重要工作。12月23日至24日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在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时提出,国资央企要切实抓好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其中特别强调要“树牢科学市值管理理念,更好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中国企业改革研究会研究员周丽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国务院国资委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不仅强调了市值管理理念,且进一步提出更好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体现了中央企业在维护经济金融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未来,预计中央企业将在市值管理、信息披露、投资者回报以及市场稳定机制等方面加大力度。
3D打印进化之路:突破想象边界 绘就智造未来
大到火箭、飞机、汽车、国之重器,小到食物、玩具、球鞋、细胞……3D打印(也称“增材制造”)技术正在不断拓展人类的想象边界。
当前,3D打印产业扩张势头正劲。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第三季度末,我国3D打印设备产量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另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25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将超过630亿元,在过去的10年里,实现了30倍增长。同时,3D打印的应用场景也不断拓展深化,持续赋能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高质量融合,成为我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