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证券报纸头版内容精华摘要(9月24日)
导语: 24日四大证券报纸内容精华摘要有:发行热度攀升 “熊猫债”市场加快扩容;锦波生物以“人源蛋白”领航生物材料新蓝海;工博会今日启幕 智能化应用有望渗入制造业“毛细血管”。

  中国证券报

  发行热度攀升 “熊猫债”市场加快扩容

  9月23日,梅赛德斯-奔驰国际财务有限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规模上限为30亿元的中期票据,成为“熊猫债”市场加快扩容的最新实例。

  今年以来,“熊猫债”作为境外机构在中国资本市场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备受青睐,发行热度不断攀升。专家表示,融资成本较低、监管政策友好等因素共同助推“熊猫债”市场快速发展,年内“熊猫债”有望继续扩容。

  《证券公司网络安全事件舆情处置示范案例》发布 中证协着力提升网络舆情应急处理能力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从业内获悉,为进一步提升证券行业应对突发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加强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并及时回应舆情,维护行业形象和市场稳定,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期组织编制了《证券公司网络安全事件舆情处置示范案例》,于近日下发至各证券公司。

  据了解,《示范案例》旨在聚焦网络安全事件舆情的日常监控、监管报告流程、舆情处置流程、公众应对措施等主要环节,突出重点,同时注重舆情应对的覆盖性和可操作性,以指导券商如何及时发现、报告、处置类似事件,保持事态的良性发展,减少事件对业务运营和市场的影响。

  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 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增强金融服务普惠性

  9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两新”政策总体进展成效有关情况。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运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两新”的政策体系已经构建完成,为今年乃至今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在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将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企业的获得感。

  科创硬实力持续提升 半导体设备龙头华海清科发展动能强劲

  近日,华海清科宣布,公司12英寸超精密晶圆减薄机完成首台验证工作,实现了减薄工艺全过程稳定可控,核心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这是华海清科坚持技术创新引领发展的硕果之一。自成立以来,华海清科持续深耕半导体关键装备与技术服务,坚持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与创新,持续加大研发力度。2024年上半年,华海清科研发投入达1.75亿元,同比增长26.43%。

  凭借科创“硬实力”叠加行业回暖等因素,华海清科业绩表现亮眼。上半年,华海清科实现营业收入14.97亿元,同比增长21.23%;实现归母净利润4.33亿元,同比增长15.65%;实现扣非净利润3.68亿元,同比增长19.77%。

  上海证券报

  义乌蝶变:新技术+新通路 “小商品”变“大商品”

  从马路市场到全球数贸中心

  义乌蝶变:新技术+新通路 “小商品”变“大商品”

  义乌在外贸规模屡创新高的同时,还不断上演着改革与创新的蝶变。今年1至7月,义乌跨境电商交易额、电商直播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7.9%和18.5%。

  锦波生物以“人源蛋白”领航生物材料新蓝海

  走进锦波生物展厅,中央展台上摆放的红蓝绿三色组成的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模型格外吸引眼球,四周玻璃展柜内,各式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产品琳琅满目,从医疗器械到功能性护肤品,再到医疗生物新材料……公司在研及上市的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产品令人目不暇接。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实探锦波生物,走进公司的实验室及科技展馆,解码这家生物材料领军公司的创新实践与发展动能。

  “锦波生物要做蛋白的医生,跟随蛋白的‘一生’进行研发。”锦波生物董事长杨霞告诉记者,作为率先在全球实现人源化胶原蛋白产业化的公司,锦波生物通过在细分赛道积累的专业技术、独创的特色产品和持续的自主创新,锚定人源化胶原蛋白领域“做文章”。

  从一位传奇人物看台州“汽车王国梦”——专访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台州汽车制造已经形成结构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台州汽车王国梦’正在加快实现。”身穿休闲装的吉利控股集团掌门人李书福用一口地道的台州家乡话给大家鼓劲。

  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民营企业吉利算是第一批造车新势力。从传统燃油车走到新能源汽车,经过多年发展,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已经有吉利汽车、沃尔沃、极氪等多家上市公司,李书福的创业事迹也成为行业传奇。台州是吉利汽车梦想启航的地方,上海证券报记者日前在2024年台州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上专访了这位中国汽车业的传奇人物。

  江南奕帆刘松艳:深耕减速电机赛道

  从工程师到投资人,再到上市公司高管,江南奕帆(301023)总经理刘松艳经历了多重身份的转换。如今,刘松艳将自己的身份定义为职业经理人及团队赋能者。“我的核心使命在于充分激发和提升团队及组织的潜力与能力。”刘松艳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自1993年公司前身江南微电机厂成立起,江南奕帆便开始了对微特电机的研发。江南奕帆致力于为输配电、房车、光伏及自动化清洗行业提供电机产品,是西门子、伊顿、施耐德电气等国际电气巨头的合作伙伴。

  证券时报

  工博会今日启幕 智能化应用有望渗入制造业“毛细血管”

  以“工业聚能 新质领航”为主题的2024年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今日在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旨在瞄准中国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和重点领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示范样板。证券时报记者实探工博会的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发现,智能化应用有望渗入工业“骨髓”和“毛细血管”。在不久的将来,国内制造业的各个环节、方方面面都将迎来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的加持,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

  来到三菱电机展馆,一张世界吉尼斯纪录证书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据介绍,这款名为TOKUFASTbot的应用,能以0.305秒的速度还原魔方,刷新了吉尼斯纪录。展示柜里,一个色块被打乱的魔方摆在了显微镜大小的机器中央。在接收到工作人员的启动指令后,须臾之间魔方就被翻转到了各面色块一致的正确形态。

  金融支持追“新”逐“绿” 上市公司低碳转型后劲足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明显转变,节能降耗减排进展积极,经济发展“含绿量”不断提升,这些变化体现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成色上尤为明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为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上市公司近年来不断追“新”逐“绿”,清洁能源行业动能澎湃,传统高碳行业稳步改造,节能环保行业加速壮大。往后看,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有望加快发展,为上市公司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源源后劲。

  国资央企共链行动提速 助力产业提质向“新”

  三季度以来,轨道交通与清洁能源装备共链行动、新型电力系统与有机硅产业共链行动等陆续落地,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下称“共链行动”)速度有所加快。与此同时,创新联合体设立从中央到地方深化拓展。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共链行动和创新联合体建设已经成效初显,需要持续强化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产业合作和有效对接,着力打造目标明确、任务清晰、项目落地的产业链生态圈战略合作体系。

  券商风控新规两大导向凸显 助力加快培育一流投行

  日前,证监会推出券商风控新规,时隔4年重新优化了风险覆盖率、资本杠杆率、净稳定资金率等指标的参数计算,下调连续三年获评A类券商的风险资本准备系数。

  业内人士认为,新规有两大监管导向:一是业务发展导向,延续对资管、做市等业务的支持,严控场外衍生品等创新业务计量标准不放松;二是扶优限劣,支持优质券商提升资本利用率,加快培育一流投资银行。

  证券日报

  近一个月逾400家机构调研汇川技术 新能源汽车业务成焦点

  数据显示,截至记者发稿,近一个月(8月23日至9月23日),机构调研逾千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汇川技术(300124)受关注度较高,累计迎435家机构调研。

  据了解,自成立以来,汇川技术不断延展业务,已从单一的变频器产品,逐步延伸到伺服系统、PLC(可编程控制器)、工业机器人、电梯大配套、新能源汽车电驱和电源等。

  同业存单基金热度再起 4只产品募资规模总计超70亿元

  9月份以来,鑫元基金、西部利得基金、易米基金、格林基金4家公募机构旗下各有1只同业存单基金相继面世,4只基金产品募资规模共计70.89亿元。从募资规模来看,同业存单基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投资者的欢迎。

  中小基金公司发行积极性高

  同业存单是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全国银行间市场发行的记账式定期存款凭证。同业存单可以质押和转让,发行利率和发行价格以市场化的方式确定,是一种短期投融资工具。目前个人投资者无法直接参与同业存单的投资与交易,不过可以通过同业存单基金间接参与投资。

  持续加强布局A股市场 险资上半年新增330亿份ETF持仓

  近期上市的多只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前十大持有人中,出现了保险公司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身影。

  事实上,今年以来,险资持续借道ETF,加大对A股市场的布局力度。同时,险资结合自身特点,加大布局宽基ETF、红利ETF等产品的力度。业内人士认为,对于长期资金而言,市场低位震荡正是长线布局的窗口期,通过买入ETF对基金的成份股进行布局,也可有效分散风险。险资等机构投资者持续加大布局力度,也发挥了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

  年内30家上市公司主动更改证券简称 “科技”“数智”等关键词折射转型趋势

  证券简称是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重要标识,直接影响到公司形象和识别度。根据数据,今年以来,主动更换证券简称且已生效的上市公司有30家。

  记者梳理发现,多数公司因经营发展情况变化和主营业务调整而主动更名。“公司更名往往与其主营业务调整紧密相关,企业希望通过更名来反映其业务结构的变化,以便投资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公司的核心业务。”中国民协新质生产力工委秘书长吴高斌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