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证券报纸头版内容精华摘要(9月13日)
导语: 13日四大证券报纸内容精华摘要有:“硬科技”企业并购活跃 央国企重组提速 券商整合浪潮再起 三大特点鲜明 并购重组活力激荡;把准发展方向 创新发展思路 保险机构响应落实新“国十条”;“债牛”行情下 债基受资金青睐。

  中国证券报

  放眼存贷之外的世界 银行拿起对公新船票

  “说起银行在对公业务上的新亮点,有一个关键词绕不过,那就是FPA。这个词代表的是公司客户融资总量,不仅覆盖了传统的表内信贷这种间接融资,还包括债券融资、股权投资等直接融资。这是一个综合金融的概念,也是走出传统信贷路径依赖的突破口。”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近日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对公业务是很多商业银行的“压舱石”,更是其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抓手。在当下周期,尤其是在零售业务增长乏力的行业背景下,对公业务如何可持续增长,并在存贷基本盘以外,成为对营收和利润增量贡献更大的业务,成为银行的迫切课题。业内人士透露,对公领域,价格内卷加剧,资产荒现象严重,今年不少银行已经淡化了对存贷规模高增长的追求。“商投行一体”引领下,非传统融资占FPA的比例走高。

  REITs货架日趋多元 年内新发份额创历史新高

  近日,公募REITs市场出现多个新面孔。不仅有新产品陆续上架,还出现了新的基金公司以及新地域的基础设施资产。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REITs产品上新速度有所加快,发行产品数量和份额均创历史新高。

  业内人士认为,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REITs产品的一大核心意义在于能够促进底层资产的原权属公司“轻资产化”,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杠杆率,激励底层资产原经营管理班子的积极性。在投资层面,REITs产品上新节奏加快,也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多样化的工具选择。

  耐心资本有望壮大 知名私募看好A股长线布局良机

  近期市场对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可能进入衰退周期的忧虑情绪居高不下,即使是美联储“箭在弦上”的宽松预期,也未能打消市场的忧虑。在此背景下,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整固,部分知名私募机构对于A股中长期运行前景的看法,正向“积极”方向修正。多家知名私募称,A股或迎来长线布局的“关键时间窗口”。

  “硬科技”企业并购活跃 央国企重组提速 券商整合浪潮再起 三大特点鲜明 并购重组活力激荡

  5月以来,A股上市公司共披露46单重大资产重组项目,7单发股类重组提交证监会注册……一组数据彰显着并购重组市场的温度。

  中航电测(300114)收购成飞集团,普源精电发行股份购买耐数电子股权,中国船舶拟吸并中国重工(601989),昊华科技(600378)收购中化蓝天股权,国联证券(601456)拟收购民生证券控股权……一系列案例折射出并购重组市场的活跃度。

  去年以来,特别是新“国九条”出台以来,并购重组市场活力释放。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并购案例相继涌现。

  由表及里,并购重组市场三大特点鲜明:“硬科技”企业并购较为活跃,央国企重组整合提速,券商行业化整合浪潮再起。

  上海证券报

  把准发展方向 创新发展思路 保险机构响应落实新“国十条”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新“国十条”),为保险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和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给予了明确指引。

  9月12日,多家保险机构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国十条”进一步丰富、明确了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是保险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指引,未来将积极融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更好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持续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贡献“保险力量”。

  逾60张罚单揭示内幕交易“三高”特征

  “窝案”频发 并购重组领域高发 多渠道泄密

  逾60张罚单揭示内幕交易“三高”特征

  年初至今,监管部门已开出63张内幕交易相关罚单,涉及违规主体包括75人及1家公司,罚没金额从百万元至亿元不等

  通话52次,累计买入114万股股票;向6人泄露内幕信息,致使1家公司及7名当事人被罚没约2亿元;操纵5个账户,合计盈利3527万元……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针对内幕交易开出的罚单,曝光了上市公司及相关人员大肆进行内幕交易的诸多细节,而监管部门重拳打击的力度也让违法违规者付出代价,对市场及相关人员起到震慑作用。

  链接创新链与产业链 技术经理人“穿针引线”助科技成果转化

  inper脑科学首席战略官梁馨方,有了“技术经理人”这个新身份:通过在脑科学技术领域架起科学家与市场之间的桥梁,推动相关产品服务超800个脑科学实验室。

  近期,上海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随着AI、生物科技、区块链、云技术、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高速发展,像梁馨方这样的技术经理人在长三角正不断涌现。

  “债牛”行情下 债基受资金青睐

  “债牛”行情下,9月以来债券基金普遍取得正收益,一些产品的净值创下历史新高。赚钱效应吸引大量资金涌入,多只新发债券基金因被“暴买”而不得不提前结募,存量债券基金也纷纷开启限购。

  8月,由于理财预防式赎回,债券基金大量卖出信用债,债市遭遇大幅调整。进入9月,30年期国债、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断下探,不少纯债型基金净值大涨。

  证券时报

  并购重组市场全面激活 标志性案例不断涌现

  并购重组标志性案例不断涌现。过去一段时间,央国企频频亮相重组市场,头部大市值上市公司持续担当并购主力,产业并购主流地位愈发稳固,景气度较高及成熟行业并购普遍活跃,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并购活动不断涌现。

  巧用“加减法” 上市公司降本增效打出“组合拳”

  近年来,上市公司通过降本增效,向内优化成本管控,向外拓展市场空间,同时进行资源整合,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生产效率。降本增效是一场主动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上市公司巧用“加减法”,提高经营效率,提升发展质量。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均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企业开始全方面审视自身成本结构,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提高经营效益。从上市公司来看,现阶段降本增效已成为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

  多重因素制约AI系统落地 苹果“新iPhone时刻”何时到来

  安卓厂商AI(人工智能)手机面市近一年之际,苹果公司首款AI手机iPhone16于日前发布,但iPhone16所支持的AI功能却未能在全球全面落地,而是将分地区渐次落地,中国地区预计将于2025年落地。

  “苹果AI将成为用户换机理由。”上个月,苹果公司CEO库克曾如此表示。如今,iPhone16还能驱动苹果迎来“新iPhone时刻”吗?

  多位受访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由于苹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没有完整的语言支持,预计iPhone16很难带来太多销量增长,更多的是阻止苹果衰退。同时,受苹果智能并没有带来“人无我有”的功能等因素影响,预计苹果智能很难为苹果带来“新iPhone时刻”,苹果在其核心市场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其轻松维持高利润率和高口碑效应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

  A股为险资入市提供良好配置机会和长期增值空间 行业机构积极看好A股投资价值,将重点投向新质生产力等领域

  9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保险业新版‘国十条’”),对我国保险业未来5到10年的改革发展作出了系统筹划和安排。其中强调,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培育真正的耐心资本,推动资金、资本、资产良性循环。提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长期资金管理能力。

  当下的资本市场对耐心资本赋予了诸多期待。保险资金作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将如何进一步发挥长期投资优势?又如何判断A股市场的投资价值?证券时报记者深入采访多家险资机构,探寻答案。

  证券日报

  A股配置价值凸显 买方力量集结意在领衔重构“漂亮曲线”

  中报披露已落下帷幕,上市公司稳健的基本面得到印证。同时,今年已有663家次公告表示实施中期分红,预计分红5337亿元,占同期净利润的比重由去年的7.0%提升至18.5%(截至8月底)。以公私募基金为代表的专业买方机构均认为A股市场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中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保险新“国十条”刷屏 明确三大主线共促高质量发展

  近日,《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一经发布,便在保险圈“刷屏”,保险业界也将其称为保险新“国十条”。

  这是我国保险业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图,也是继2006年和2014年之后,我国推出的保险“国十条”3.0版。业界人士认为,与此前的保险“国十条”相比,新“国十条”明确了三大主线,将谱写强监管、防风险与促高质量发展的协奏曲。多家保险机构表示,保险新“国十条”对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将结合自身特点,多方面谋求高质量发展。

  “引进来”+“走出去” 外国展商看好中国市场

  9月12日,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开幕。作为中国扩大开放的重要窗口,在服贸会国家会议中心综合展上,记者感受到了我国在“引进来”“走出去”方面的服务新举措,以及外国参展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助力企业“走出去”

  各大平台展示“独门绝技”

  服务中小企业“出海”,是今年综合展的一个亮点。京东集团、蚂蚁集团、亚马逊、Shopee、谷歌……多家电子商务平台和网站,纷纷推出了自己服务企业“出海”的独门绝技。

  银行同业存单发行火热 年内发行规模同比增长28%

  2024年银行同业存单热度持续。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9月12日,银行同业存单实际发行规模已超过22万亿元,同比增长28%。从发行主体来看,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江苏银行(600919)等多家银行的同业存单单笔发行规模均超过百亿元。

  同时,除已发行的同业存单外,从备案发行额度来看,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备案额度的使用情况明显比往年更加紧张。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显示,截至9月初,大部分国有行和股份行同业存单发行额度已使用超过70%,而部分银行同业存单额度不足1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