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证券报纸及人民日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8月6日)
導語: 6日四大證券報紙內容精華摘要有:二季度持倉浮出水面 社保加倉新能源半導體板塊;A股“磁性”增強 年內75傢QFII獲“入場券”;進度滯後 地方債紮堆發行或擾動市場流動性

  中國證券報

  掘金半年報行情 私募看重這兩大關鍵點

  8月以來,A股市場上市公司半年報逐步進入密集披露期,有關個股業績和財務數據是否“達標”的信息,正成為投資者交易的一大關鍵決策依據。

  來自私募業內的最新策略研判顯示,針對今年的半年報季,私募機構普遍將“預期差”與公司業績成長性,作為應對今年半年報行情的關鍵抓手。在此之中,強者恒強的人氣賽道,依然是8月半年報季私募的主要關註方向。

  大動作!比亞迪將向特斯拉供應電池?7月新能源車銷量再創新高 股價3個月翻倍

  這周收獲瞭兩個漲停板的比亞迪(002594)又要搞大事。

  8月5日,有消息稱,比亞迪即將於明年第二季度向特斯拉供應刀片電池,目前配有刀片電池的特斯拉車型已進入C樣測試階段。

  對此,比亞迪有關負責人對中證君表示不予置評。

  封堵“假離婚 真買房”!北京出大招

  8月5日,北京樓市又迎來重磅新規!

  北京市住建委發佈《關於進一步完善商品住房限購政策的公告》明確,夫妻離異的,原傢庭在離異前擁有住房套數不符合北京市商品住房限購政策規定的,自離異之日起3年內,任何一方均不得在該市購買商品住房。

  “芯片一哥”亮瞎眼!二季度盈利暴增3倍多 頂住“實體清單”重壓

  業績太亮眼。

  8月5日晚,中芯國際在港交所發佈二季度業績報告,單季實現營業收入13.44億美元,環比增長21.8%,盈利6.88億美元,環比增長332.9%。對此,多位電子分析師直呼:大超預期。

  中芯國際將今年全年營收成長目標上調為約30%。

  上海證券報

  多個自貿區發佈“十四五”規劃 制度創新對外開放將更上層樓

  近期廣東自貿試驗區、天津自貿試驗區、江蘇自貿試驗區南京片區等多個自貿區發佈或者推進編制“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多項規劃措施。商務部近期發佈的《“十四五”商務發展規劃》也專章列出推動自貿區港高質量發展的相關內容,要求深化首創性、集成化、差別化改革探索。

  美達股份易主 恒申集團實控人接盤

  美達股份(000782)5日晚間公告,已與力恒投資簽署附條件生效的股份認購協議,後者擬現金全額認購公司非公開發行的1.58億股股票。本次發行完成後,力恒投資將直接持有公司約23.08%股份,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力恒投資實際控制人陳建龍控股的恒申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恒申集團”)將成為美達股份的間接控股股東,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由李堅之變更為陳建龍。

  二季度持倉浮出水面 社保加倉新能源半導體板塊

  隨著上市公司半年報陸續披露,社保基金的最新持倉陸續浮出水面,新能源、半導體板塊成為其重點加倉方向。在截至8月5日已披露半年報的上市公司中,共有39傢公司獲得瞭社保基金青睞。明微電子、錦浪科技(300763)、諾德股份(600110)等多傢二季度以來股價翻倍的上市公司,股東榜上出現社保基金的身影。

  有的急於做大信貸資產規模 有的關註自身長期能力建設 “24%利率紅線”下的消費金融企業眾生相

  近期有消息稱,相關監管部門要求各地消費金融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將個人貸款利率全面控制在24%以內,並設置瞭過渡期進行調整。上海證券報記者昨日獲悉,多傢消費金融公司稱,未收到相關監管部門窗口指導,並表示公司產品是分層的,年化利率根據客群風險特征、資金成本等因素而定,部分產品年化利率已調至24%以內。

  目前來看,對於“24%利率紅線”說法不一,可能與各地進度不一有關。有行業人士稱,引導年化利率上限降至24%以內基本是“板上釘釘”,將是今後行業趨勢。

  證券時報

  人民幣債券“真香” 外資加快增持步伐

  7月主要發達國傢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快速下行,推動外資進一步加快增持境內人民幣債券的步伐。中央結算公司近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中央結算公司為境外機構托管的債券增加754億元,環比漲幅超一倍。

  進度滯後 地方債紮堆發行或擾動市場流動性

  日前,財政部政府債務研究和評估中心發佈2021年7月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情況。今年1~7月,各地已組織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債券18833億元,包括一般債券5287億元、專項債券13546億元。據證券時報記者測算,1~7月,新增地方債完成全年預算安排額度的42.13%。

  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傢表示,當前新增地方債發行進度滯後,使得後續利率債整體供給壓力較大,或對市場流動性帶來一定擾動。而從全年發行進度來看,部分新增地方債在四季度發行可能性較大,或有部分地方債項目在年底發行於明年初見效,以對沖經濟下行壓力,為2022年開好局。

  需求火爆芯片缺乏 物聯網上市公司謹慎接單

  無論是從渠道端還是供貨端,智能物聯網(AIoT)的火爆程度已經得到多方反饋和業績印證。雖然新冠疫情擾亂瞭供應鏈,電子行業普遍面臨缺芯漲價、運力成本上升等問題,導致利潤率受壓制,但是智能物聯網持續落地,自主生態圈的打造已經勢不可擋。

  打補丁堵漏洞 北京杭州成都樓市調控加碼

  在嚴躍進看來,進入下半年,房地產調控呈現三個特點:一是地方政府調控主動性增強,近期各地方政府都在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真正促進市場健康發展;二是調控的“顆粒度”明顯增強,即不斷針對各類鉆政策漏洞的行為,全方位進行調控;三是有針對性地對人才購房環節、意向登記環節、本地戶籍購房環節等剛剛升溫的炒房行為進行重點打擊。預計下半年房地產市場降溫概率增大

  證券日報

  業界預計7月份新增信貸1.475萬億元 社融增量約為1.58萬億元

  今年6月份,多項金融數據超出市場預期――人民幣貸款增加2.12萬億元,社融增量為3.67萬億元。對於即將發佈的7月份金融數據,多位專傢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進行瞭預測,同時還有多傢機構進行瞭前瞻,總體來看,預計增量少於6月份。

  機構預測7月份CPI同比增速小幅回落

  8月9日,國傢統計局將發佈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截至目前,已有招商證券、上海證券、國信證券、渤海證券等12傢機構對7月份CPI和PPI數據進行瞭預測。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機構預測7月份CPI同比增長最小值為0.6%,最大值為2.0%,預測增幅均值為0.9%,與6月份相比小幅回落;預測7月份PPI同比增長最小值為6%,最大值為9.4%,預測均值為8.2%,而6月份為8.8%。

  “增高針”被疑濫用引發市值“地震” 兩公司一天合計縮水超百億元

  8月4日,一篇題為《身高焦慮就打“增高針”?危險!》的文章引發市場關註。該文章指出,近年來,許多傢長對孩子的身高太焦慮,所以會給孩子打增高針幫助長高。文章稱,打“增高針”,其實就是註射生長激素。如果生長激素被濫用,可能會給使用者帶來健康風險。

  在A股市場,長春高新(000661)、安科生物(300009)等兩傢上市公司的重要產品之一就是生長激素。受上述文章信息影響,8月5日,長春高新股價以跌停收盤,市值損失超過120億元;創業板上市公司安科生物股價跌幅一度超過14%,最終報收13.53元/股,跌幅10%,市值縮水約26億元。僅這一天,兩傢上市公司總市值就合計縮水近150億元。

  A股“磁性”增強 年內75傢QFII獲“入場券”

  證監會最新公佈的名錄顯示,今年7月份新批準瞭12傢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資格。而從今年的情況來看,QFII審批也是明顯提速,年內已有75傢QFII獲得A股“入場券”,超過去年全年審批數量。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傢、研究所所長陳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僅一個月的時間新批準瞭12傢QFII資格,表明資本市場持續在推動對外開放。國內證券市場經過瞭長達幾十年的改革發展,已經逐步趨於成熟,有能力承擔外資的大幅流入。

  人民日報

  網站平臺必須強化管理(引導粉絲文化步入健康軌道)

  網站平臺有效管理、有序運行,是營造清朗健康的粉絲文化的保障。建設文明健康的網上精神傢園,網站平臺責無旁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