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证券报纸及人民日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7月16日)
導語: 16日四大證券報紙內容精華摘要有:證券期貨違法行為 行政處罰辦法實施;從要素開放向制度開放全面拓展 浦東勇當更高水平改革開放開路先鋒。

  中國證券報

  掘金碳中和公募看好兩大核心賽道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於7月16日啟動,公募基金普遍看好碳中和所帶來的投資機遇。部分基金經理表示,電動車和光伏分別從能源使用端和生產端推動實現碳中和,是兩大核心投資賽道。

  金融科技炙手可熱 銀行廣撒求賢“英雄帖”

  金融科技人才正在成為銀行業的“香餑餑”。近期,廣州農商銀行、西安銀行(600928)、民生銀行、寧波銀行等多傢銀行廣發“英雄帖”,招募金融科技人才。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數字化轉型深入,銀行業對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快速上升。不少銀行稱,將持續提高金融科技人員占比,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廣納科技人才、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等。

  專項債發行料加快 基建投資增速回升有底氣

  國傢統計局7月15日公佈數據顯示,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7.8%,兩年平均增長2.4%,比1月至5月略降。業內人士指出,下半年,專項債發行速度和財政支出速度有望加快。重大項目建設持續發力,將支撐基建投資增速平穩回升,其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老舊小區改造等民生領域仍是重點。

  績優股批量浮現公募成背後“金主”

  近期,上市公司陸續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告和業績快報,半年報的大幕正在徐徐拉開,不少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表現不俗。觀察這些公司背後的機構佈局,可以發現,公募基金已經提前持有部分績優股,成為其背後的“金主”。

  上海證券報

  證券期貨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實施

  證監會昨日發佈瞭《證券期貨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下稱《處罰辦法》),自公佈之日起施行。此前,證監會已於2020年7月17日至8月16日就《處罰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隨著資本市場快速發展,證券期貨領域行政處罰工作面臨新的形勢,對加強執法能力建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有必要制定出臺專門的證券期貨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為進一步提升稽查處罰效能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撐。

  下半年制造業投資或成“主引擎”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投資對於穩增長的關鍵作用繼續得到發揮。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穩定恢復,同比增長12.6%。

  制造業PMI持續保持擴張、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和投資到位資金兩年平均增速均繼續提高……一系列先行指標向好,為投資後續增長提供有力支撐。多位分析人士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預計,下半年整體投資將繼續平穩增長,制造業投資有望成為主要推動力。

  2225傢發電企業先行入市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溫和”起步

  7月15日,上海環境(601200)能源交易所公告稱,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將於7月16日正式開市。占全國碳排放40%以上的2225傢發電企業將作為首批交易主體,走進既熟悉又陌生的全國碳市場。可以預期,隨著碳市場的穩步推進,發電行業的碳排放將逐步被約束,而在這一過程中勢必會圍繞低碳甚至零碳電力湧現出大量的新機遇,中國電力結構的大轉型就此按下“加速鍵”

  從要素開放向制度開放全面拓展 浦東勇當更高水平改革開放開路先鋒

  7月15日發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浦東要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堅持系統觀念,加強改革舉措的有機銜接和融會貫通,推動各項改革向更加完善的制度靠攏。從要素開放向制度開放全面拓展,率先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互銜接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在浦東全域打造特殊經濟功能區,加大開放型經濟的風險壓力測試。

  證券時報

  券商爭搶基金投顧人才 業務負責人年薪最高達百萬

  今年以來已有20傢券商獲批基金投顧試點資格,不少券商也在積極籌備,等待下一輪申報。證券時報記者註意到,當前券商對基金投顧人才求賢若渴,招兵買馬已全面展開,更有公司設基金投顧業務專場招聘。從崗位來看,既有券商以百萬薪酬招聘基金投顧業務負責人,也有招攬基金產品研究崗、基金投顧崗等。有業內人士表示,該業務需要復合型人才,這類人才既要懂基金投資,也要有互聯網運營思維。

  深圳重磅會議召開!綜合改革試點清單完成情況如何?市委書記這樣說…

  7月15日,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攻堅推進大會召開。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高舉改革開放旗幟,解放思想、守正創新、攻堅克難,加快推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取得更大突破、展現更大作為,努力交出優異改革答卷。國傢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向大會發來賀信,市委書記王偉中、國傢發展改革委體改司司長徐善長出席大會並講話,市長覃偉中主持大會,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駱文智、市政協主席林潔出席。

  房企應付賬款超3.5萬億 成為躲避“三道紅線”利器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上市房企的有息債務(包含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應付債券)增速同比為24.09%,到2021年一季度,這一增速已降至2.5%,有息債務增速呈現明顯下滑趨勢。然而,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卻在大規模增加,截至2020年末,上市房企的應付賬款及應付票據規模增至約3.54萬億元。房企“隱形債務”規模的大幅增加導致房企總負債規模不降反升,甚至是房企的償債能力可能被高估。

  18傢券商預報上半年業績 多傢凈利增幅超50%

  截至7月15日晚間,已有18傢券商發佈上半年業績預告,分化較大。中信證券、海通證券、招商證券、國信證券、中金公司、銀河證券6傢頭部券商預告凈利潤上限均超過40億元,中信證券凈利潤更是高達107億元至116億元。

  證券日報

  12傢信托公司披露上半年業績 五礦信托等3傢公司凈利增速超20%

  近日,信托業迎來披露半年度財報的高峰,12傢上市系信托公司先後曬出成績單。總體上看,信托公司發展勢頭向好。2021年上半年,8傢公司業績同比增長,4傢下降。五礦信托以35.99億元的營業收入與20.06億元的凈利潤位居榜首。

  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3% 專傢預計下半年消費大概率呈平穩增長態勢

  7月15日,國傢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1904億元,同比增長23%,兩年平均增速為4.4%。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189997億元,增長22.2%。專傢預計,下半年消費大概率會呈現平穩增長態勢。

  上半年快遞業務增收不增利 國內競爭白熱化倒逼企業加速出海

  7月15日,國傢郵政局公佈2021年上半年郵政行業運行情況。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493.9億件,同比增長45.8%;業務收入累計完成4842.1億元,同比增長26.6%。盡管國內快遞業務量屢創新高,但去年以來,在價格戰的影響下,快遞企業增收不增利現象明顯。今年上半年,已經有快遞企業陷入虧損。在國內快遞市場競爭白熱化的情況下,快遞企業出海已是大勢所趨。

  年內公司債發行規模達1.77萬億元 專傢預計三季度將迎公司債發行高峰

  今年以來,公司債發行保持平穩增長。據數據統計,截至7月15日,今年以來,公司債發行2090隻(以發行起始日統計,下同),發行規模達1.77萬億元,同比增長3.67%。“在擴大直接融資的市場背景下,今年以來,債券市場融資保持平穩增長,一定程度反映瞭發行人直接融資訴求強烈。”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FICC分析師明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發行人結構來看,以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為主,反映瞭信用債市場供需雙方目的相對一致。展望下半年,預計三季度仍將是公司債發行高峰期,全年保持平穩增長。

  人民日報

  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 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12.7%

  國傢統計局15日發佈數據,經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321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7%。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長7.9%,兩年平均增長5.5%,比一季度加快0.5個百分點。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生產需求繼續回升,就業物價總體穩定,經濟發展呈現穩中加固、穩中向好態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