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更好激發資本市場 財富管理功能
新征程上,站穩人民立場,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對此,資本市場大有可為,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優化生態,為投資者提供更為多元、暢通的投資渠道,豐富更為專業的財富管理機構業態,進一步激發資本市場財富管理功能。
下半年機會在哪裡?私募大佬的最新研判來瞭
“市場本身是非常聰明的。大傢一致認為沒問題時,波動就在加大;一致悲觀的時候,底部就慢慢出來瞭。”源樂晟投資創始合夥人曾曉潔說。
“A股市場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成熟、機會非常多的市場。”拾貝投資投委會主席胡建平說。
上半年產品表現分化 私募深挖“指數增強能力圈”
最新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的內地指數增強策略私募產品整體收益率延續瞭2020年的穩健表現。但在指數波動增大、個股分化的背景下,不同產品的表現也出現瞭顯著分化。多傢一線量化私募機構表示,在相對較為復雜的市場環境下,今年下半年的私募指數增強策略預計仍將面臨多個投資難點,真正得到驗證的優秀策略模型,才有望繼續實現較高和穩定的超額收益。
精選層公司半年報將披露 “轉板”預期升溫
日前,兩傢精選層公司發佈半年度業績預告,均是盈利預增。截至目前,已有40多傢精選層公司預約半年報披露日期。7月底,首批32傢精選層公司掛牌將滿一年,其中一些公司有機會率先申請轉板上市。
市場人士指出,隨著轉板上市申報日期臨近,具備轉板條件的精選層公司受到投資者關註。但部分公司股價已包含一定的轉板預期,投資者需要關註估值與成長性的匹配關系。
上海證券報
從場外期權到含權貿易 期貨公司個性化服務為中小企業保駕護航
中國期貨業協會近日組織召開瞭期貨風險子公司服務中小企業大宗商品價格風險管理座談會,8傢期貨經營機構就各自在服務中小企業進行大宗商品價格風險管理方面的成功模式、典型案例進行瞭交流座談。
記者從會上獲悉,近年來期貨風險管理公司發揮自身專業能力,已逐步探索出基差貿易、倉單服務、場外期權、含權貿易、互換等多種業務模式積極為中小企業提供個性化的風險管理服務,期貨及衍生品已成為很多企業轉移風險、保供穩價不可或缺的工具。
華為連投4傢EDA公司 業內頭部企業競相開啟IPO
近日,華為旗下哈勃投資再度“落子”EDA(電子設計自動化軟件工具),投資上海阿卡思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阿卡思微”)。這是華為在不到1年的時間內四度投資EDA公司,顯示出其對EDA的看好程度。
近千隻新基金爭搶渠道檔期 下半年發行大戰或難避免
今年上半年,新基金成立規模逼近1.6萬億元。下半年,基金發行市場競爭更為激烈,或有近千隻基金等待入場。
記者采訪發現,不少基金公司正抓緊排兵佈陣,發力發行市場。各類基金爭搶銀行檔期,以至於有銀行的檔期已排至年末。市場人士預期,下半年新基金發行大戰或難以避免。
動力電池退役日增 回收利用體系亟待規范
現階段動力電池回收成本和處理成本較高,面對無資質、低成本的小作坊,處理廢舊動力電池的正規企業在回收價格上並無競爭優勢。
隨著“車電分離”換電模式的興起和推廣,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范化迎來“曙光”。“車電分離”的一大優勢是車與電池可分開報廢,回收效率較高,標準化電池包為梯次利用和回收利用打下瞭很好的自動化基礎。
證券時報
央行再度警示虛擬貨幣交易活動風險
7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發佈消息稱,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打擊虛擬貨幣交易的決策部署,防控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保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近期,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聯合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懷柔區政府相關部門,對涉嫌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軟件服務的北京取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予以清理整頓,責令該公司註銷,官方網站已停用。
川網傳媒推出5G手機報 生態級應用落地
5G時代,傳統手機報正在煥發新的生命力。近日,川網傳媒(300987)(300987)聯合四川移動、中移互聯網有限公司正式推出5G手機報《5G彩屏》。
不同於傳統隻能發佈圖文的短彩信手機報,5G手機報無需下載APP,不需要二次跳轉,用戶通過手機短信,就能收看時下熱門的短視頻內容,並分享至微博、微信等平臺,實現交互。
金融委:建設中國特色資本市場 深化金融機構改革
7月6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第五十三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未來一段時期金融領域的重點問題,部署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工作。
風口浪尖上的學區房:嚴厲的調控下,深圳學區房市場也降溫瞭
“這邊不少學區房在降價的。”在深圳福田八卦嶺片區從事房產中介工作多年的黃經理淡淡地說。在北京西城學區房“多校劃片”引發風暴後,一直被稱為“硬通貨”的深圳優質學區房也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證券日報
避險+增值 上半年境外機構增持中國債券4149.91億元
今年以來境外機構持續增持中國債券。《證券日報》記者根據中央結算公司發佈的最新數據梳理,上半年,境外機構累計增持中國債券4149.91億元。專傢表示,下半年,境外機構增持中國債券的趨勢還將延續。
居民傾向“更多消費”彰顯中國經濟底氣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瞭2021年第二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其中,在消費、儲蓄和投資意願方面的一項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傾向於“更多消費”的居民占25.1%,比上季度上升瞭2.8個百分點。25.1%的占比不僅創下瞭去年一季度以來的新高,也與今年以來不斷增長的消費數據形成呼應。
上半年頻繁“掃貨” 四險企投資11個不動產項目
近期,平安人壽批量收購6個來福士項目的股權,再度引發業界對險資投資不動產的關註。《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上半年,險資對不動產項目的投資熱情高漲,出手次數和涉及項目都較去年同期明顯增加。
亮劍證券違法活動 護航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7月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瞭《關於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提出具體意見。
業內人士表示,完善資本市場法律責任制度體系,是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基礎。《意見》提出,完善證券立法機制,加大刑事懲戒力度,完善行政法律制度,健全民事賠償制度,強化市場約束機制,為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違法犯罪法律責任制度體系指明瞭方向。
人民日報
挖掘數據“富礦” 更要保障好數據權益
禁止APP“不全面授權就不讓用”,“人臉識別”不能強制使用,大數據“殺熟”最高可罰五千萬元……今天,《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公佈,並將於明年1月1日起實施。一段時間以來,一些APP存在過度收集個人信息、強制索要用戶授權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