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傢管濤: 分析人民幣匯率走勢 邏輯比結論更重要
中銀證券(601696)全球首席經濟學傢管濤日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匯率作為總量工具,不可能對沖個別大宗商品價格的大漲。股市漲跌和人民幣升貶值之間的關系是不穩定的。簡單把人民幣升值當作A股的利好恐怕要十分慎重,尤其是目前外需對中國經濟復蘇較為重要,而外貿企業又深受升值困擾的情況下。
退市新規威力彰顯 “應退盡退”信號強烈
百億造假案主角康得新強制退市靴子落地,成為暢通“出口”、掃清“害群之馬”的又一典型案例。除此以外,上周監管部門對*ST鵬起(600614)、*ST富控(600634)、*ST信威(600485)、*ST歐浦(002711)等多傢公司作出終止上市決定。截至目前,今年被強制退市的上市公司已達17傢,超過去年全年總和。退市新規威力持續彰顯,“應退盡退”勢不可擋,A股市場優勝劣汰的良性局面加速形成。
人民幣升值助攻 3600點還能再沖高嗎?六大券商把脈 關註最強主線
在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助推下,本周(5月24日到5月28日)A股三大股指強勢走高。展望後市,站上3600點的大盤將如何演繹?在券商看來,隨著指數點位回升,市場波動可能會加大,但震蕩上行的趨勢不變。人民幣匯率走勢是未來焦點。配置上,科技成長仍是機構的“心頭好”,此外消費和大金融板塊也值得關註。
上海電氣 子公司大額應收賬款逾期
上海電氣(601727)5月30日晚間公告稱,公司持有40%股權的控股子公司通訊公司應收賬款普遍逾期,存在大額應收賬款無法收回的風險。為減少損失,通訊公司已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已經依法受理。本次涉案的應收賬款本金合計為41.27億元(不含違約金)。
上海證券報
亢龍有悔還是飛龍在天 機構激辯周期股後市
年以來表現搶眼的周期股,近期開始出現疲軟信號。與之相對應的是,機構對周期股後市也開始出現嚴重分歧:看多者認為,受通脹預期帶動,周期股還有幾個月的美好時光;看衰者認為,當前持有周期股已經是刀口舔血瞭。
狂買中國股票的外資大鱷曝光 他們看上這些方向……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資產正成為海外資管巨頭的重點配置方向。中信證券統計發現,海外主要基金對中國股票的持倉繼續提升,其中,一季度傳統經濟板塊頗受青睞。近期,貝萊德、霸菱投資等知名外資機構也頻頻發聲,明確看好中國資產。
深交所經理層:探索推進未盈利企業上市制度
2020年以來,深交所經理層紮實推進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深市主板與中小板合並、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等重點任務,給出瞭一份令市場滿意的答卷。就下一步工作重點,5月28日發佈的深交所總經理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持系統觀念,大力改革創新,堅決扛起資本市場先行先試責任,探索推進未盈利企業上市制度,為穩步推進全市場註冊制改革創造條件。
清盤潮悄然來襲 基金業優勝劣汰提速
多位業內人士分析稱,清盤潮出現反映瞭公私募機構在產品設計、投資方式上存在隱疾。對於歷經市場沉浮的公私募而言,比憧憬結構性行情回歸更重要的是,在市場震蕩過程中進行自我反思與自我進化。
證券時報
推動完善發行審核註冊監督制約機制
近日,深交所公佈監事會工作報告,報告提出,當前,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等重大改革深入推進,深交所面臨難得的改革發展機遇,也肩負著資本市場先行先試的重要使命,這對監事會充分發揮監督職能,推動深交所加快建設優質創新資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切實將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實到位提出更高要求。
最高損失83億!800億白馬股提示重大風險 子公司應收賬款逾期 股東借款也有風險…交易所緊急發函
5月30日晚間,800億市值的上海電氣發佈公告稱,公司持股40%的控股子公司上海電氣通訊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訊公司”)應收賬款普遍逾期,公司對通訊公司的股東權益賬面值為5.26億元,另加公司向其提供瞭77.66億元的股東借款。極端情況下,最終可能對公司的歸母凈利潤造成83億元的損失。
美國又要“放水” 大宗商品或將再起波瀾
面對大宗商品漲價,國內政策仍然保持高度關註和積極抑制,但上周五美國進一步提出一項6萬億美元的財政政策,讓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出現不確定性。
堅守創業板定位 研究推進未盈利企業上市制度
2020年8月24日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成功落地以來,市場總體運行平穩,主要制度規則和技術系統運行順暢。截至2021年4月30日,共受理564傢IPO、309傢再融資、19傢重大資產重組申請,已有140傢IPO、222傢再融資、7傢重大資產重組註冊生效,118傢公司成功上市,募集資金1052億元,市場各方改革獲得感顯著增強。
證券日報
滬深交易所首批9隻公募REITs今起發售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5月29日,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國際金融論壇2021年春季會議上提出,“穩步推進基礎設施領域公募REITs試點落地”是資本市場“建制度”的舉措之一。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建制度”既是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石,也是根本所在,意義重大。穩步推進公募REITs試點落地被列為“建制度”方面的舉措之一,意味著REITs試點不僅是資本市場上投資工具的豐富,也是我國資本市場制度建設的完善。
今日視點:“白名單”制度帶來的 不隻是便利
日前,中國證監會公佈首批證券公司“白名單”,29傢公司入選。這些公司將在“取消發行永續次級債和為境外子公司發債提供擔保承諾、為境外子公司增資或提供融資的監管意見書要求”等多個方面享受便利。
年內公司信用類債發行逾6萬億元 同比下降2.1% 專傢建議完善債市法治化建設
今日,《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實施滿月。專傢認為,目前來看,債券市場信息披露質量和透明度得到進一步提高,促進瞭行業的規范發展。
截至4月末 險資股票與基金投資餘額達28989億元 占險資運用餘額的12.8% 險資股票與基金投資4月份重拾升勢 看好股市長期趨勢
近日,銀保監會披露瞭保險業今年4月份的經營情況,險資權益配置再現重大信號。《證券日報》記者對比發現,險資對股票與基金的配置餘額在經歷瞭1月份至3月份的連續環比下滑之後,4月份重拾升勢,環比增長300億元。
人民日報
精準施策助力中小微企業
近段時間,我國陸續出臺一系列紓困中小微企業的政策舉措,放寬市場準入、實施減稅降費、優化營商環境。央行今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不久前印發的《關於做好2021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對實體經濟降成本提出具體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