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证券报纸及人民日报头版内容精华摘要(5月27日)

  中國證券報

  6隻公募REITs發行價出爐 戰略投資者熱情似火 

  首批9隻公募REITs的發行有瞭新進展。截至5月26日下午6時,有6隻產品完成詢價並發佈瞭發售公告,分別來自紅土創新基金、中航基金、華安基金、東吳基金、浙商資管、中金基金。

  部分基金凈值已收復失地 “回本”基民靈魂拷問:該不該止盈

  今年以來A股市場陰晴不定,讓許多基民被基金“傷透瞭心”。近日,市場悄然升溫,持續飄紅的基金重回公眾關註焦點。然而,基金回本之後,部分基民卻打起瞭退堂鼓,他們很猶豫:落袋為安還是繼續持有?

  尚處產業化初級階段 鈉離子電池有望在儲能等領域推廣

  寧德時代(300750)日前宣佈將在今年7月左右發佈鈉離子電池。業內人士分析稱,鋰電池上遊原料價格上漲,給生產企業帶來成本壓力,推出鈉電池產品是公司多元化產品戰略的體現。

  商品“盛宴”背後存隱憂 實體企業風險管理需求旺盛

  去年11月開始,以銅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啟動強勁上漲行情,順周期行業多頭盛宴隨之開啟。在5月11日盤中,滬銅期貨2107合約最高漲至78470元/噸,較去年9月的低點50800元/噸上漲近55%。大宗商品的持續上漲,不僅令產業鏈上下遊企業頭疼,也引發瞭相關部門的關註。

  上海證券報

  現金管理產品新規落地漸近 賺錢效應打折扣讓銀行“愛恨兩難”

  出臺一年有餘的《關於規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何時落地?上海證券報記者近日從業內獲悉,6月份將正式施行的可能性很大。

  股權分置改革成功破除制度瓶頸 奠定股市健康發展堅實基礎

  2004年7月,為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國務院同意成立六個專題工作小組,就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幹重大問題進行研究。其中就包括“積極穩妥解決股權分置專題工作小組”,由證監會牽頭,財政部、國資委參加,重點研究擬訂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實施意見。

  新發規模逼近千億元 銀行轉債價值待挖掘

  隨著興業銀行董事會正式通過500億元可轉債議案,目前排隊發行轉債的上市銀行已達4傢,規模逼近千億元。毫無疑問,又一輪銀行轉債的供給高峰即將來臨,銀行轉債在市場中第一權重的地位也將進一步鞏固。

  三年期將至 首批6隻戰略配售基金折價漸收斂

  三年封閉期將至,首批6隻CDR戰略配售基金成色幾何?數據顯示,截至5月25日,6隻CDR戰略配售基金成立以來的凈值平均增長率為18.44%,平均年化收益率為5.98%。就折溢價來看,6隻產品的折價空間正快速收斂。

  證券時報

  綜合改革試驗基金群啟動 總規模700億元

  5月26日,在國務院國資委指導下,由中國國新牽頭發起設立的“綜合改革試驗基金群”在北京正式簽約。記者瞭解到,綜改基金群采用“母子基金”二級架構模式。

  首批公募REITs平均有效認購倍數超7倍

  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REITs)產品發行成為近期資本市場重頭戲。截至記者發稿,首批9隻產品有7隻產品公告完成網下投資者詢價,確認最終認購價格,將於5月31日正式對公眾投資者發售。

  券業創新亮點紛呈 券商紛紛擁抱金融科技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近日表示,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穩中求進的理念,但強調“穩”並不代表不要創新,而是要更好地創新,行業必須堅持穩字當頭,堅持創新發展與合規風控並重,行業高質量發展必須緊緊圍繞服務國傢發展戰略,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和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確保創新始終行進在正確的航道上。

  搶灘科技創新領域 第二批“雙創指數”ETF上報

  去年科創50指數發佈之後基金公司爭奪激烈,而本月上旬“雙創指數”(科創創業50)的發佈也引起行業拼搶,繼5月中旬首批十傢基金公司上報相關ETF之後,第二批產品也已於日前上報。有業內人士表示,獲得第二批資格的基金公司約20傢,未來陸續會有產品上報。

  證券日報

  年內券商IPO承銷收入90.6億元 同比增87%

  近年來,隨著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深化,市場融資規模進一步提升。數據顯示,2021年前5個月(截至5月26日)全市場IPO融資凈額達到1269.73億元,同比增長20%。

  年內公募基金銷售“降溫” 銀行仍是代銷主力軍

  近年來,基金發行市場火熱,銷售渠道在不斷擴容。作為投資者信賴的傳統金融機構,銀行的基金代銷業務也蓬勃發展,已逐漸成為銀行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常態化退市之“退” 銜接的是A股高質量發展之“進”

  想象一下,站在未來回溯,A股市場2021年的“臺賬”中,5月25日排在前列的鑒定語該有“宜告別”。當日晚間,滬深交易所分別對*ST鵬起(600614)、*ST富控(600634)、*ST信威(600485)、*ST歐浦(002711)作出終止上市的決定,四傢公司由此將告別A股市場。

  年內新增地方專項債發行4670.52億元 多因素致發行節奏放緩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5月26日,各地已組織發行新增地方專項債券4670.52億元,其中4456.52億元使用2021年債務限額,214億元使用2020年支持化解地方中小銀行風險專項債券結轉額度。

  人民日報

  大數據助推企業轉型升級

  作為全國首個國傢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核心區,貴陽市把智能制造作為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通過大數據賦能,越來越多企業實現由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華麗轉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